激发网上思想道德教育新动能

2024-12-06 11:16:35 中国文明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形成网上思想道德教育分众化、精准化实施机制。网上思想道德教育是适应数字社会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域,是伴随媒介技术发展而形成的特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战线。1994年,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到今年已经整30年。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少年学生成长学习的第一环境,因此必须加强网上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研究、拓展网络育人空间、提升青少年学生网络文化素养和教师的网络育人能力。

找准教育对象新特征。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的变革与发展都会直接映射在不同时期的青年亚文化中。当代青少年是在算法推荐与短视频传播的双重“信息冲击”之下成长起来的,认识世界的方式是以个人为中心的、点状的、单视角的。他们融入互联网,也在用自身的使用偏好和习惯,改变着社交媒体的产品和内容形态。同时,媒介构建的社会现实和社会动员,通过影响青年的认知模式和心理图式,从而影响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塑阶段的青年群体,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相应的网上网下行为方式。通过社交媒体获取信息是当前“最便利”的方式,“蹭热度”“博眼球”的流量往往能够在推荐算法中引人关注。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接收的信息来源广泛,尤其是通过网络获取的信息良莠不齐,提升青少年辨别能力、媒介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深挖主体协作新力量。伴随社交媒体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和社交媒体有着天然的自洽性。思想政治工作如何真正做到网上网下此长彼长、优势互补,还需要从“大思政”建设格局出发,从信息流动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掘围绕在教育主体身边各种新力量。因此,在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同时,还要注重家校协同。中小学生不能将手机带入课堂,但往往在家中的使用很难控制,因此家庭承担着在“使用中引导、在引导中使用”的责任,比如家庭成员共同制定日常用网公约,规定使用时间和内容等。初入大学的新生,还将面临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全体教师网络育人能力是应对当前网络育人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高校教师要引导大学新生形成课堂用网公约,帮助大学生完成角色转变。

开拓网络育人作品生产新思路。网络不仅是媒介,更是社会的一种形态,壮大主流舆论声量声势,让正确的声音先入为主,是当前网上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点之一。《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24)》显示,在数字应用和服务方面,数字文娱用户规模持续攀升,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赋能数字文娱发展,垂直大模型应用纷纷落地。网络游戏更是在青少年中已经成为新的“社交货币”。因此,网络育人作品生产要实现网上网下融合设计、一体创作,通过游戏、漫画、AI微党课、云上展厅、短视频、网络文章创作等多种形式,将新技术、新形式、新平台多元融入,增强网络育人作品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形成校园网络文化的主基调,成为校园网络正能量的不竭源泉,让思政教育入眼、入耳、入脑、入心。朝阳门工作室 李晋

(责任编辑:甘艺欢 )

版权所有:中国雷锋网 邮编:410217
地址:长沙市望城区雷锋街道正兴路42号
电话:0731-88107959 微信号:hnleifeng
(C)2012.3 chinaleifeng.com,leifeng.red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