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科学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趋势,着眼全局性、战略性的部署安排,为志愿服务提供了根本遵循,开启了志愿服务的新时代。学雷锋志愿服务发展成为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成为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的有效构成和现代化治理能力建设的有生力量,形成了志愿服务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
志愿服务起源于19世纪80年代的欧美,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在中国兴起。到上世纪 90 年代,我国开始采用国际社会对公益活动的通用表述——“志愿服务”。对于学雷锋活动与志愿服务发展关系,2008 年,《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做出明确的结论, 指出“我国的志愿服务作为伴随改革开放出现的新生事物,是长期开展的学雷锋活动的发展和延续,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独特优势。”因而,一开始就和学雷锋紧密相连,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党的十八大首次把三项主体活动并列,即把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并列,作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载体。
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强调把学雷锋和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和政策法规保障机制,把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做到基层、做到社区、做进家庭。“学雷锋志愿服务”新概念开始出现在党的文献中,进一步推动实现学雷锋和志愿服务的一体化。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抚顺雷锋纪念馆、天津朝阳里社区,给郭明义爱心团队、本禹志愿服务队、南京青奥会志愿者回信,点赞青年志愿者、社区志愿者以及赛事志愿者。总书记多次谈到学雷锋和志愿服务,都将二者联系在一起。2014年03月05日习近平给“郭明义爱心团队”回信,对他们服务社会、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给予充分肯定,并向全国广大志愿者和爱心人士致以崇高敬意。回信最后希望“爱心团队”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2019年7月24日, 在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向大会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志愿服务工作给予肯定、寄予期望,信函期望“继续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两封信函都在结尾点睛之处,强调“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由此可以理解学雷锋与志愿服务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整体,是学雷锋活动时代化,志愿服务中国化,精神文明建设特色化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
2019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纲要》坚持守正创新,既继承了2001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主要内容和载体途径,又立足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突出问题导向,遵循道德建设规律,进行创新创造。其中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是将学雷锋和志愿服务写进《纲要》,并且在推动道德实践养成问题上,专门列为一节“深入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加以阐述。
《纲要》将学雷锋与志愿服务用一个“和”字,一前一后联系起来加以并列,凸显学雷锋和志愿服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学雷锋在前,因为学雷锋是关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一代新人的战略性、方向性的社会实践,最终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志愿服务在后,因为志愿服务是在学雷锋战略统御下具体层面的一种展示,是实践载体和具体形式。从发展历程来看,学雷锋活动与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事业可谓相伴而行、高度融合,雷锋精神是新时代中国志愿精神产生的道德资源,雷锋精神是志愿精神永远追求的最高道德标准。学雷锋与志愿服务都是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途径,最终统一到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心铸魂。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学雷锋和志愿服务的重要指示,明确提出“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的战略定位、发展方向,在治理格局、价值理念等层面对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事业作了升级换代的顶层设计,全面开启了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事业新的时代征程,走出了一条与西方国家有本质区别的发展道路。它不是源于宗教性的慈善服务,也不仅仅是个人的爱意善举,而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有力抓手,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
其一,确立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体制构建。坚定了党的领导为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魂、为人民服务为目标的三个原则,确保新时代志愿服务事业沿着正确道路行稳致远。
其二,从国家制度层面、法律法规层面对志愿服务进行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中央文明委、中央文明办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重要文件,比如,《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关于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实施意见》《社区志愿服务方案》《志愿服务条例》等,为学雷锋志愿服务的持续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体制保障、政策保障、法律保障。
其三、志愿服务坚持需求导向,以项目凝聚具有专业服务能力的团队,以专业化的项目运营实现社会资源的聚集,以常态化、可持续的服务满足多样化、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成为服务国家发展、满足百姓需求、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和重要载体。
其四、全社会的志愿服务意识不断加强,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人员构成更加多元;从行政力量推动为主,到群众自发建立起志愿服务组织,社会力量日趋活跃。学雷锋志愿服务这个能量场的磁场效应越来越强大,“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当代雷锋郭明义、庄仕华、孙茂芳所组建的学雷锋志愿服务团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特征。他们以雷锋精神为魂,将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奋斗目标,落实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下的生动实践。郭明义爱心团队组建10年多,分支1300余个,遍布全国,分为希望工程爱心联队、无偿献血应急捐献志愿者大队、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大队、慈善义工总队、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俱乐部、红十字志愿者急救队、红十字志愿者服务队、应急捐款大队等八项分工,在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助力精准扶贫”中,释放善的力量。庄仕华“爱心护理团队”和“医疗小分队”有千余人,他们走进社区、军营开展各类公益活动,普及自救互救技能、科学训练知识,行程近40万公里、巡诊、体检39万多人次,发放免费药品近9O万元,疾病预防手册5万册、卫生宣讲课161场。孙茂芳志愿服务团在全国有100余个分支,近10多万人。主要开展助医、助残、助老活动,受益民众达数十万,捐助款项三十余万元。
中国正走在快速崛起的道路上。今日中国的崛起,是一个文明体系的崛起。从新中国培育的“雷锋精神”丰厚底蕴,经历新时期“志愿服务”传承雷锋精神鲜活实践,到新时代“学雷锋志愿服务”的科学顶层设计,清晰的逻辑线揭示一个事实,中国传统的学雷锋活动与西方的志愿服务不是简单的替代与被替代的关系,而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雷锋精神对西方的志愿精神的一次全面整合,即有选择地吸纳了外来文明中的先进因素,以适应我国国情为基本前提,对适合自身的接受、不适合的排除,整合成为学雷锋志愿服务新的文化范式,展现出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文化的无穷魅力。
(作者系中共抚顺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肖宇、雷锋杂志雷锋文化研究院秘书长翟元斌)
版权所有:中国雷锋网 邮编:410217
地址:长沙市望城区雷锋街道正兴路42号
电话:0731-88107959 微信号:hnleifeng
(C)2012.3 chinaleifeng.com,leifeng.red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