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肇睿:创办爱心助学网站 守护3000多名贫困学子

2019-10-30 14:29:57 湖南文明办 

邹肇睿,男,汉族,湖南桃源人,1977年11月出生,1996年9月入伍,中共党员,2017年底从95291部队自主择业退役,退役前为中校军衔,技术九级。

邹肇睿从2005年开始资助贫困学生。他每年拿出3000多元资助着云南丽江山区的3名学生,这对那时每月工资仅有1500余元的邹肇睿来说,并不是一个小数目。

2008年6月,邹肇睿从媒体了解到部队驻地附近的常宁市塔山瑶族乡经济相对落后,家庭贫困的学生较多,遂与妻子商量,决定进山去实地走访一次,妻子一听也非常支持,并不顾身怀六甲,坚持要与他同行。

2008年7月26日,夫妻俩拿出平时节省的一万多元钱,购买了一大批学习用品和体育用品,开始第一次瑶乡之行。

经过4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来到了塔山瑶族自治乡鳌头小学。邹肇睿将带去的所有文体用品全部捐给了鳌头小学,随即又拿出5200元现金给学校添置乒乓球台、篮球架、旗杆等设施。他想得非常周到,给学校买了电铃,连装电铃的绝缘胶布、电线、钉子、锤子等都带来了。

归来后的邹肇睿心里沉甸甸的。他知道靠自己个人的力量,无异于杯水车薪,难以解决众多贫困学生的燃眉之急。怎样才能长久地、大范围(塔山乡共有7所小学)的帮助这些特困孩子,圆他们的读书梦呢?

经过反复思量,邹肇睿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何不建立一个爱心助学网站,集社会各界爱心力量于一体来关爱、帮助这些孩子?

几经波折,网站终于建立起来了。鉴于部队安全保密的需要,他以妻子的名义建立了“一对一助学网”(www.chnyiduiyi.com),并请专人修改完善网站。网络公司的工程师听说他是为了帮助贫困孩子们上学时,主动提出不收钱,免费做,不过事后邹肇睿还是偷偷把钱放在了他桌上。他说:我就是这样,从来不会打着做好事的名义占人家便宜。

一个助学网站要办好,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处理好钱的问题。网站本身不接受任何捐款,所有的汇款只有两种模式:一是资助人直接汇款到该学生家里,二是先汇款到衡阳市慈善总会,然后慈善总会把钱一分不少的转账到学校,学校统一发放,邹肇睿派志愿者现场一起参加发放,并拿回签收单回执函。衡阳市慈善总会在这件事情上,不顾自身工作量的大量增加,给邹肇睿和他的一对一助学网开了绿灯,这样,网站有了募集捐款的合法途径。2016年颁布的慈善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基于慈善目的,可以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由该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并管理募得款物”。而早在2008年,邹肇睿和他的一对一助学活动就是这样做了。所以邹肇睿作为这个活动的组织者,是没有机会接触钱的。整个资助过程非常透明,突出一对一的模式,资助人和被资助的学生都知道对方的联系方式,捐款有没有到学生手上非常透明。网站定期公布贫困学生的各种详细情况和照片,说明家庭贫困的理由,并在一个学期结束时,给每一个资助者提供他所资助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和老师的评语。也就是说,爱心人士捐了钱,并不是捐出去了就没有音信,他还能看到这个孩子的成长进步。在郭美美事件发生的那年,各地官方慈善机构都受严重影响的情况下,衡阳市慈善总会的账号仍然收到数百笔一对一助学捐款,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一对一助学网建立11年以来,得到了社会上广泛的响应,已经成为中国非常有影响力的民间助学网站。共有3000余人加入资助行列,通过衡阳市慈善总会捐赠的和直接捐到学生手中的善款已近千万元,其他文具、图书、衣物等更是不计其数,爱心人士来自各个省市包括台湾香港,另外还有国际友人。目前早已经不限于常宁塔山,近几年来,邹肇睿的足迹遍布衡阳、邵阳的多个县市,150所山区学校的30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了一对一的长期资助。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都做过专题报道,中央7套播过30分钟专访。同时也因符合精准扶贫的重要精神,2014年邹肇睿被国务院扶贫办授予“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

一对一助学活动坚持不接受社会捐给网站的运行经费,所有运行经费均由邹肇睿自己承担。他把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和休假时间都投入到助学活动当中。带动一个几千人的助学互动活动,可想而知工作量是惊人的巨大。因为经常要在大山里做实地家访,几年下来,部队发的迷彩胶鞋都磨破了几十双。长期以来,因为每天熬夜,邹肇睿每天的睡觉时间只有4个多小时,而且中午不休息。除了上班,其他时间全部在忙助学的事务。2016年12月,邹肇睿感觉身体隐隐异常,针对多年来的4小时睡眠现象到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头部双侧放射冠、半卵圆中心多发脱髓鞘”,医生判定在三十几岁年龄一般不应该出现这种现象,建议马上住院治疗以及详细检查,否则大脑可能进一步损害甚至产生其他未知后果。为了让自己放心,邹肇睿又去了长沙湘雅医院,结论相同。然而,邹肇睿经过反复斟酌后,决定不住院,选择先吃药观察的保守治疗方式,因为,他觉得肩上的责任太大了,助学活动的各种事务离不开他、数千名寒门学子期盼着他。不到40周岁的邹肇睿看起来比同龄人老很多,沧桑很多,头发两鬓全白,每天,从清晨到凌晨,都是那么忙,除了本职工作,都在为帮助他人而付出。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要问我为什么,我的时间按秒计,我没有时间想这些问题。而在这之前几天,他一直在乡下做助学活动,无暇来填写评奖表格,在我们的一再催促下,今天才来完成填写。

这些年,他在助学活动中的各种费用投入累计已过百万元。邹肇睿的家庭并不富裕,平常生活节俭,除了必要家庭开支,他的所有工资都用在助学活动上。妻子开的一个小商店,也帮忙维持着助学活动的开支,他们的20万元房贷至今都没有还清,而每年在助学活动的费用都要超过10万。列举去年的例子:3月份组织几十名网友志愿者进行家访,不包括其他开支,几个周末的租车费用就高达2万,大巴车每天跑八九个小时的车程,每天3000元租车费。网站请专职人员负责运转,需要工资及其他各种经费。

邹肇睿说,我就是一个义务的塔桥人,花了100万才募集到几百万捐款,并不是不值得,因为,除了贫困学生获得长期的一对一资助,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是,通过这个爱心助学平台,让很多内心想做好事的人找到了一个可信的途径,他的爱心在这个平台上得到了展现,助长了良好的社会风气,而这一点,不是用钱所能估价的。

另外,2016年3月18日,邹肇睿在衡阳市建立了一面“爱心墙”,宗旨是“您有闲置衣服,请放这里,您有需要,请带走它”。爱心墙是一个全新的公益慈善模式,闲置的衣服拿来后自己挂上去,看中了合适的衣服自己取走。无需任何登记,自觉进行。2016年初全国各地爱心墙突然大量涌现,但是多数由于无人看管,秩序、卫生都存在问题,基本上都在短短时间内草草收场。邹肇睿不仅建立了这面墙,而且自己带头组建了一支志愿者队伍每天轮流值班,维护秩序和卫生,一坚持就是近两年,两年间市民自觉挂上和取走的衣服保守估计5万件以上。邹肇睿还多次组织志愿者把爱心墙临时搬到农村正在赶集的集市,每次发放给群众的衣服都在千件以上。能坚持这么长时间还秩序井然的爱心墙,用很多人的话来说,就是在其他城市都没见到过,都没坚持。做慈善不是一时热心,如果说助学公益慈善组织各地都有,而且有很多也坚持了较长时间,但是,从爱心墙开始出现的2016年初到今天,其他城市的爱心墙很少有坚持下来的。

邹肇睿把慈善助学坚持了10多年,而且越做越好,他在部队期间,是军人中少见的典型,他的本职工作也做的非常突出,多次因工作成绩突出立功、获奖,并没有因为休息时间做助学的事情而耽误本职工作。2017年从部队退役回地方后,仍然在继续。

(责任编辑:刘旺 )

版权所有:中国雷锋网 邮编:410217
地址:长沙市望城区雷锋街道正兴路42号
电话:0731-88107959 微信号:hnleifeng
(C)2012.3 chinaleifeng.com,leifeng.red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