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雷锋同志很好地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下面记述的是他对母校——荷叶坝完小的教师、少先队辅导员夏柳怀有的一种特殊感情。
1958年11月,雷锋告别家乡后,去往祖国的钢都——鞍山,实现了当工人阶级的宿愿。一年以后,有幸地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又圆了他少年时代就想参军的梦想。
雷锋在鞍钢和部队近四年的岁月里,在党的光辉照耀下,部队同志们的关心培育下,这颗优良的种子,脱颖而出,茁壮成长,进步很快。在鞍钢,他几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标兵、红旗手。在部队两年零八个月中,像鹏鸟展翅,在平凡的岗位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多次被评为“节约标兵”和“模范共青团员”,并被选为抚顺市人大代表。1961年任班长后,他带领的第四班一直是团里的先进集体,并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雷锋回顾自己成长进步的历程,首先感谢共产党和毛主席使他获得了新生,感谢故乡各级领导、鞍钢各级党组织特别是沈阳军区工程兵部队的关心和培养。同时,他也念念不忘他的母校——荷叶坝完小的体育老师、少先队辅导员夏柳老师对他的严父慈母般的爱护和教育。在离开家乡的近五年时间里,雷锋曾先后向夏柳老师写信十多封,并附寄《前进报》、《抚顺日报》、《解放军报》等报导他先进事迹的剪报十多份,还有各报摄影记者拍摄他工作和生活的照片十多张。在信中,他对夏柳老师总是这样称呼:“亲爱的夏老师。”然后汇报他在鞍钢和部队的成长和进步,党和各级组织对他的关心和培养。有一封信还这样写道:“饮水思源,是与我的母校特别是您对我的关心和教育分不开的,我永远铭记难忘。”1959年,雷锋在当时生产十分紧张的时刻,特地请假回乡探望了夏老师。
雷锋为什么如此尊敬和钟情这位夏老师呢?这得从夏老师的为人说起。
夏柳,1927年生,1952年开始教小学,1954年至1956年7月一直在荷叶坝小学任教,先后担任数学和体育老师。学校建立少先队,他被聘为雷锋所在第一中队的少先队的辅导员,在任教期间,他师德高尚,仪表端庄,致力教育,进取心强,爱护学生,诲人不倦,勤学肯钻,指导有方,是学校一名优秀教师。
1955年上学期,雷锋从清水塘完小转学到荷叶坝完小后,夏老师了解到他是一位孤儿,一家人曾遭受封建地主、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酷剥削和迫害,生活十分悲慘,对他深表同情,特别关注。雷锋是少先队的活跃分子,又喜爱体育,师生兴趣相同。因此,交往甚密,原来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对他们这样非同一般的师生之情,至今记忆犹新,津津乐道。雷锋寄居的六叔奶奶家,生活也很贫困,三口土砖支起大半边锅,就是他们的灶,经常是缺盐少油,吃的糙米饭和红锅菜(无油),因此,学校放中午学的时候,同学们都回去了,雷锋有时一个人坐在教室里读书做作业。夏老师每次看到了就给他一张餐票,要他在学校食堂用餐,他还经常从家中带来红薯送给他吃;雷锋的衣服扣子掉了,夏老师从自己备用的针线包中,取出针线给他缝上;雷锋做作业缺少草稿纸,夏老师订了一本又一本给他;雷锋放晚学回家,夏老师用单车从学校送到简家塘他的家中。一次,校长周平波看到了对夏老师说:“你骑的是一部破单车,不要把雷家仅存的这棵独苗摔伤了,”夏老师说:“不得的,我会很好的保护他,要摔就摔我。”
为了沟通学校和家庭的关系,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方方面面,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学校形成了一股走访学生家庭的风气。夏老师就选择了雷锋家,经常走访。一天放晚学后,夏老师又来到雷锋的家,雷锋坐在门坎上,干嚼着无菜的硬饭,看到夏老师来到他的面前,眼泪夺眶而出,好像受了什么委屈,要向深切关怀他的老师倾诉。夏老师一看就明白了,边安慰边激励着他:你的六叔奶奶是非常关心你的,只因她家也很穷困,你才过上这种生活,这不能怪她,你要好好听党和毛主席的话:“穷则思变”,现在学校读书,就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在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你的光和热。雷锋向夏老师点点头,感谢对他的鼓励和鞭策。
在学校,夏老师经常将革命英雄故事的书借给雷锋看,以提高他的思想觉悟,有一本是《真正的战士》,他百看不厌,还把这本书带到了鞍钢和部队,以后,他从邮局寄还了夏老师,并在信中说:“这本书我读了好几遍。”并在董存瑞的故事一文的书眉上写着:“董存瑞真勇敢,我要学习他为祖国为人民献身的精神。”
夏老师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天天坚持写日记,在荷叶坝完小任教期间,他写了十多本,但凡学校的大事小事,都有记录,简直成了学校的校志,有关雷锋在校内外的活动,记得最为详实,如以上的那次走访他的家庭,在《小渔夫》的哑剧中扮演“小姑娘”的形象,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都作了记录,已经成了雷锋的珍贵史料。
夏老师的高尚师德和优良作风,如助人为乐,自备针线包,坚持写日记等等,年少的雷锋耳濡目染,无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是他为什么这样尊重夏老师的原因,雷锋不幸因公殉职后夏老师不遗余力,在长沙地区,很多机关学校做过百余场雷锋事迹的报告,曾被县区评为优秀教师,优秀少先队辅导员,1988年,他因脑溢血不幸逝世。“伛背宛如填脚石,横身愿化渡人桥。”夏老师关心培育雷锋的精神,用这首诗句讴歌他应是当之无愧的。
版权所有:中国雷锋网 邮编:410217
地址:长沙市望城区雷锋街道正兴路42号
电话:0731-88107959 微信号:hnleifeng
(C)2012.3 chinaleifeng.com,leifeng.red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