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2025年湖南省“潇湘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决赛在郴州市汝城县沙洲村落幕。其中,湖南雷锋纪念馆宣讲员张宏贝获得专业组“金牌讲解员”(一等奖),宣讲员侯依晗获得专业组“优秀讲解员”(二等奖),宣讲员付汝佳获得志愿组“金牌讲解员”(一等奖)。
“声”入人心 雷锋故事的时代回响
用声音传递文化能量,让观众“声”临其境,让讲解“声”入人心。讲解员们以真挚的情感和专业的表达,将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生动诠释,让崇高信念可感可触,让榜样力量直抵心灵。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他们在赛场上的“高光时刻”,看看他们如何讲好雷锋故事,听听他们收获荣誉之后的感悟。
张宏贝《从参军梦到强军梦》
“9岁的雷锋攥着解放军连长送的钢笔,这是他第一次触摸到‘人民军队’的温暖……”比赛现场,张宏贝以《从参军梦到强军梦》为题,讲述了当年,连长将一支钢笔赠予雷锋,这支钢笔也见证了雷锋实现参军梦的故事。如今,那支钢笔已化作新时代青年手中的科技利剑,也展现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
“这次比赛经历,我把压力转化为动力,看到其他优秀选手在舞台上的精彩表现,既激发了我的斗志,也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张宏贝说,此次比赛,让我深刻体会到讲好红色故事不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内在理解与情感的外化。这也让我明白,优秀的舞台表现离不开扎实的功底和充分的赛前准备。
侯依晗《穿越时空的回响》
“当人民有困难的时候,我绝不能袖手旁观……”侯依晗带来的《穿越时空的回响》,以雷锋在立功授奖大会上的讲话原声音频引入,讲述雷锋为支援灾区人民、支援国家建设献出自己的全部积蓄的故事,展现雷锋心怀感恩、心系人民、心怀大爱的精神。
“又是一次难得的经历,享受每一次在练习中逐渐掌控稿件的过程。”侯依晗说,这份荣誉是激励更是继续前行的动力。
付汝佳《唱支山歌给党听》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朋友们,当您的耳畔响起这样的旋律……”付汝佳以《唱支山歌给党听》为题,深情讲述了这首诗歌背后的故事。她用动人的语言,带我们回到那个年代,感受雷锋对党最朴素而真挚的赤子之心。
“参加这次高规格比赛,高手云集,我压力巨大,无数次陷入自我怀疑。好在团队一直支持我,帮我打磨稿件、加油打气。”付汝佳说,这次经历让我收获成长,未来,我会继续努力,把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量”身定制 加强讲解员队伍建设
近年来,湖南雷锋纪念馆深耕讲解员队伍建设,通过制度筑基、培训赋能、实践淬刃、竞技砺锋等系列举措,构建起立体化培养体系,打造出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雷锋精神宣教团队。
制度筑基,构建科学管理体系。建立涵盖专业技能、职业素养、服务效能的“双轨制”考核体系,实施绩效考核量化管理,细化讲解批次、投稿数量、获奖情况等基础指标,激励宣讲员在工作中主动作为、创先争优;推行星级评定制度,从笔试、模拟讲解、即兴评述、日常表现等维度开展专业评估,形成“能者上、优者进”的良性竞争生态。
培训赋能,锻造核心专业素养。创设“常青”人才培养计划,取意雷锋日记中“我要像松树那样,不怕风吹雨打,严寒冰雪,四季常青”,旨在激励宣讲员成为“行业常青树”。构建“每周一会、每月一课、每季一考、每年一评”的常态化培训机制,着力培育“常学常新、常讲常精”的专家型、研究型宣讲人才,让专业成长融入日常、形成长效。
实践淬刃,打造流动精神课堂。组建“追锋”宣讲团,打造“锋华正茂”大思政品牌,推出涵盖理论解读、事迹宣讲、情景教学等内容的多元课程体系。以“菜单式供给、点单式学习、互动式参与、沉浸式体验”为核心特色,构建起新时代思政教育的创新矩阵。近年来,这支队伍累计开展基层志愿宣讲3370场次,足迹遍及山东、新疆、上海、青海等20余个省市,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实现了更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价值观传递。
竞技砺锋,锤炼职业硬核实力。组织宣讲员踊跃参赛、积极备赛,在稿件打磨、表达技巧、知识拓展等方面狠下功夫,倒逼宣讲员提升临场应变、情感表达和知识转化能力。在实战中打磨出一批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感染力的精品讲稿,形成“以赛代练、以赛促学、以赛提质”的能力跃升通道,让讲台成为检验真功夫的试金石。
今后,我馆将进一步以制度化管理筑牢发展根基、以常态化培训保持专业锐度、以巡回式宣讲延伸服务半径、以竞技化练兵激发创新活力、努力在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传播征程中,继续书写红色文化传承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