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莫成 通讯员 向昌明 张亚娇
“老师,我又来找您玩了!”3月7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石堤镇羊峰九年制学校铜瓦教学点,一名留守儿童吃过晚饭,又踏着滑板车回到学校找陈晓娟。
陈晓娟陪孩子做游戏(向昌明 张亚娇 摄)
陈晓娟今年55岁,是铜瓦教学点的唯一一名老师。1990年,年仅19岁的陈晓娟从湖南省永顺民族师范学校毕业,成为一名山村教师。35年来,她始终坚守农村讲台,先后在永顺县长官、抚志等乡村学校任教。
2017年,47岁的陈晓娟主动请缨,到偏远的铜瓦教学点任教。“我从小在农村长大,知道孩子们需要什么。”陈晓娟说。
年近半百,陈晓娟干劲满满。她走访村里所有孩子家庭,和老人促膝交谈,和大人一同劳动,和孩子一起做家务,把每一名孩子的情况熟记于心。
经过走访,陈晓娟了解到孩子大多为留守儿童,父母迫于生计外出打工,留下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孩子,缺少父爱母爱。陈晓娟主动走近孩子,和他们交朋友,用陪伴抚慰留守儿童幼小的心灵。
“一次过年,一名孩子的新年愿望不是礼物和玩具,而是希望爸爸妈妈多陪他几天,这让我难受。”陈晓娟说。
从那以后,陈晓娟经常放弃休息时间,利用周末和寒暑假为留守儿童无偿辅导功课,自掏腰包为孩子们购买生活用品、生日蛋糕,看望生病的学生和老人,慢慢拉近和孩子们的距离。
“留守儿童,最缺的是陪伴和安全感。”陈晓娟告诉记者,一次美术课上,一名孩子在纸上画满了刀。这让细心的陈晓娟感到不安,也让她找到了方向。
陈晓娟持续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照顾孩子们的饮食生活,不是妈妈、胜似妈妈,用母爱和坚守帮助一个个孩子走出大山。
陈晓娟陪孩子用餐(向昌明 张亚娇 摄)
陈晓娟刚到铜瓦学校时,学校还有100多名学生,校园很热闹。到2020年时,学校只剩下20多名留守儿童。“白天还好,有孩子陪伴,晚上特别孤独、害怕。2022年时,我也想过调到一个环境好一点、学生多一点的学校去任教。”陈晓娟坦言。
刚表露出一点想法,陈晓娟就察觉到不对劲,下课后孩子不去玩耍,而是围着陈晓娟,老人送孩子时也含泪看着她。“我知道,如果我走了,这所学校就不存在了。孩子要上学,就更麻烦了。”陈晓娟毅然决然地留了下来。
只有她一名老师,陈晓娟担负着所有课程的教学。2022年“六一”国际儿童节,15个孩子的演出,15个文艺节目,合唱、朗诵、舞蹈,精彩纷呈。节目视频发向四面八方,在外打工的家长看到孩子的表现,笑了。
暑假走访时,她发现多数留守儿童家里农活忙,孩子假期安全隐患大,便决定留校义务照看村里的留守儿童。早上六七时,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晚上六七时才陆续把孩子接回家。陈晓娟每天陪孩子十几个小时,整整一个月。
陈晓娟的付出得到全体村民的认可。学校环境有待美化,家长自发义务劳动,村里保洁员经常义务清扫学校垃圾;大门坏了,村民从自家拿来电焊器;陈晓娟病了,村民把自家的食物和中草药送到学校……
铜瓦教学点的孩子越来越少,目前只剩6名学龄前儿童。“哪怕只剩下一名孩子,我也要教下去。”陈晓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