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南新闻3月17日电 (付敬懿)在中国,平凡而伟大的无产阶级战士雷锋是家喻户晓的好人楷模,其牺牲后留给后世的雷锋精神所蕴含的高尚因子和价值情怀,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种积淀,更是具有跨越国界、经久不衰的思想力量。
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的湖南雷锋纪念馆。 望城区委宣传部 供图
60多年前,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自此,每年的3月5日也成了中国的“学雷锋纪念日”,后又成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雷锋,这个“精神偶像”不仅一直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也被越来越多的国际人士知晓和传颂。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雷锋同志在此生活、学习、工作了18年,处处留下了奋斗的足迹。这座小城正用最鲜活的故事证明:雷锋精神从未走远,它藏在街头巷尾的烟火气里,等着每个人续写新篇章。
雷锋志愿者之城,文明实践“全民化”
实现新疆图木舒克市、广西贵港市、湖南湘西等地280余个学校中小学生的“微心愿”近7万个;为农村学校募集超100个班级图书角,援建雷锋号“希望小屋”188户;2万多名中小学生帮扶湘西龙山县和望城区农户销售黄桃等农产品,销售额累计达264.15万元……这是望城区青少年在“青锋计划”引领下,展现的“小善举大能量”。
“青锋计划”是“雷小锋”德育品牌中一项“特别行动”,它是望城区中小学生践行雷锋精神的大舞台。中小学生和社会爱心人士注册后,可进行“微心愿”认领、社会实践活动报名等,将帮助之手伸向不同的孩子,让学生在帮助与被帮助之间实现共同成长。
在望城,十万青少年都拥有伴随他们终身的共有名片——“雷小锋”,并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雷小锋”编号,通过开展续写雷锋日记、齐颂雷锋诗文、“雷小锋”超级运动会等活动,将“雷小锋”形象渗透到学生各级各类比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面,融入到学生成长展示的各环节。
千千万万个“雷小锋”在行动,形成“人人可学、处处可为”的实践氛围。而在望城,“学雷锋”早已超越口号,化作全民参与的生动实践。从校园到军营,从社区到田间,望城通过构建“教育引领、制度保障、多元参与”的志愿服务矩阵,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近年来,望城发布《加快建设新时代更具影响力的“雷锋志愿者之城”两年行动计划(2024-2025年)》,推动志愿服务走在全国前列;出台《雷锋志愿者星级认证办法》,动员和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扩大学雷锋覆盖面。
退役老兵徐正祥践行战场诺言,42年照顾战友父母,并组建“关爱烈士家属志愿服务队”,为76户英烈和现役立功家属送温暖。武警望城中队自建队以来,坚持开展大手牵小手活动,官兵自发成立“雷锋基金”,资助贫困生30余人,抗洪时一夜筑起8000袋沙堤,被民众赞为“最美雷锋故乡兵”……“雷锋”,成为望城人的一种生活姿势,是长在骨子里的精气神。
望城还通过“雷锋580”“校外雷锋辅导员”“雷锋调解员”“雷小锋种子工程”等一系列志愿服务项目,让“雷锋”身影深入城镇农村、融入日常生活,推动雷锋精神融入社会治理、教育体系、民生服务等各领域,实现从“个体善举”到“全民行动”跨越式发展。
从边防战士到校园少年,从退役老兵到家庭主妇,望城人用行动诠释:学雷锋不必惊天动地,只需将善意化作日常——可能是为孤寡老人换一盏灯泡,也可能是暴雨中顺手疏通下水道。望城以全民矩阵之力,让雷锋精神化作城市的呼吸与心跳,现已有注册雷锋志愿者19.1万余人,志愿服务活动8186余个,注册志愿服务时长222.2万余小时。
望城千千万万个“雷小锋”在行动,参加志愿服务。 望城区委宣传部 供图
“全民偶像”,雷锋精神无国界
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到个人利益与集体、国家利益的辩证关系,再发展至新时代的社会志愿服务、义工服务和公益慈善活动等,体现着人类共同美德的雷锋精神不仅在中国历久弥新、备受推崇,同时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同。
“把雷锋故事告诉更多人”——这段留言,是美国人雷夫·罗杰斯写的,他还是英文版《雷锋日记》的译者。雷夫为什么要翻译《雷锋日记》?从他2005年踏上中国土地时,几乎每一个认识他的中国人都会将他的名字听成“雷锋”。
雷锋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每个中国人都那么熟悉他、尊敬他?知道雷锋的故事后,雷夫干脆把“雷锋”当作自己的中文名字,并萌生了翻译《雷锋日记》的想法,把《雷锋日记》翻译成多种语言,让雷锋精神传遍世界。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王伟光表示,正如英国汉学家米兰·卡佩汤所说,中国的雷锋为人类健康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探索。雷锋用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回答了人为什么活着、怎么活着才是幸福,这个人类不断探索的命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雷锋精神属于整个人类文明世界。
“雷锋精神代表着无私奉献和助人为乐,这种精神力量引领着我成为一名志愿者,同时也感染着我身边的人,一起互帮互助、共建美好社会。”长沙理工大学的阿富汗留学生萨利对雷锋的认识,始于在长沙走街串巷时随处可见的雷锋海报。因为经常参加学校周边社区的志愿服务,萨利还被大家亲切称作“洋雷锋”。
“雷锋精神没有国界,每个国家都会有这样的人,用自己的方式坚持做好事。”在长沙,因受雷锋精神感染而参与爱心行动的外国友人不在少数,德国人何墨凯来到长沙接手了专为听障人士提供免费烘焙培训和就业机会的吧赫西点面包店。“雷锋是一个普通人,只要我们愿意,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雷锋。”
“雷锋精神之所以在全世界产生广泛的影响,主要在于凝结了优秀文化与先进价值的精华,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具有超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湖南雷锋纪念馆馆长余旭阳表示,雷锋精神以“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为“真善美”的主流价值观提供直观象征和实践参考。
“全民偶像”新时代传承,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望城区委宣传部 供图
新时代传承,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半个多世纪以来,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总有这么一句朴实的话语“学雷锋,做好事”嵌在时代的路标上,它将“做好事”与“学雷锋”画上等号,已成为一种全民文化风尚与集体意识。雷锋形象,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道德丰碑和精神偶像。
在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来临之际,2025年全国“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主题活动在雷锋故乡望城举行,推动文明实践融入日常、化为经常,引导人们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在关爱他人、奉献社会中实现自身价值。
雷锋家乡望城,切实把“学雷锋、做表率”重要勉励转化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雷锋家乡学雷锋”成为闪闪发光的金字招牌,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周美玲、“全国学雷锋模范消防大队”望城区消防救援大队、“全国最美孝心少年”周锐驰、11名“中国好人”以及一大批省、市“道德模范”。
推动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望城把雷锋精神作为一种信仰来追求、一份情感来守护、一大传统来传承、一种习惯来延续,雷锋精神像种子般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望城的城市之魂。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雷锋精神以无与伦比的历史张力,闪烁着人间大爱的精神光芒,饱含着家国情怀、人民情怀和天下情怀。实践证明,雷锋精神不仅是涵养道德操守、砥砺意志品格,磨炼能力素质、彰显担当作为的重要力量源泉,也是弘扬中国精神、传递中国价值、贡献中国智慧、展示中国形象的重要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