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雷锋精神在原乡沃土绽放
中共长沙市望城区委员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弘扬雷锋精神作出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鲜明特质和永恒价值,为持续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长沙市望城区作为雷锋家乡和雷锋精神策源地,始终牢记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题词号召,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以数十年如一日“学雷锋、做表率”的实际行动,坚守精神原乡,深耕传承沃土,让榜样力量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在新时代永不褪色、永放光芒。
精神火种在此孕育,初心信仰向深扎根。雷锋1940年出生在湖南望城的一个贫苦家庭,他22年短暂而光辉的一生,有18年在家乡度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望城哺育了雷锋,也孕育了雷锋精神,是雷锋的成长摇篮和启航之地。一心向党的种子植入灵魂。“共产党要打倒地主阶级,把地主霸占的田地分给老百姓。”幼时的雷锋在乡邻亲友的启蒙下,培养了对党的朴素感情。此后,雷锋沐浴着党的光辉成长,在文艺宣传、政策宣讲、看书读报、研学《毛泽东选集》等过程中,不断汲取精神伟力,逐步内化深化对党的认识,从“感恩党”转变为“信仰党”。身边榜样的影响融入血脉。雷锋不到七岁就失去5位至亲、沦为孤儿,受尽了旧社会的苦难。邻居六叔奶奶家境困难仍坚持收养的养育恩情,青年模范冯健姐姐的鼓劲加油,时任县委书记张兴玉工作中的言传身教等,都为他驱散了生活的阴霾,重拾内心的阳光。这些淳朴的亲邻、身边的榜样,先后成为雷锋的知心人、引路人,激励他砥砺前行。火热实践的淬炼锻入筋骨。在望城工作的两年间,雷锋先后在6个岗位锻炼。望城的机关大院,留下了他不知疲倦的身影;湘江堤岸,洒下过他筑堤抗洪的血汗;团山湖畔,回响着他战天斗地的歌声。这些宝贵的望城印记,是雷锋做“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精神启迪,是“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的思想源泉,是“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的不竭动力。
精神火苗在此升腾,价值影响向广延伸。杰出的精神品质不会凭空产生、无法一蹴而就,在望城这片土地上,雷锋精神的价值内核不断生长丰富,逐步铸就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璀璨灯塔。完成传统英雄观念迈向革命理想的蜕变。雷锋自小学习皮影戏,深受岳飞等忠义之士熏陶;新中国成立后,又在郭亮、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事迹感召下,点燃了革命理想。雷锋曾多次要求参军,他说:“将来如果祖国需要,我就去参军做个好战士,拿起枪用生命和鲜血保卫祖国,做人类英雄。”热爱党、热爱国家,随时准备为祖国需要而牺牲自己,成为了他的人生信条和奋斗底色。完成个体感恩之心向涵养大爱胸怀的拓展。亲邻的帮扶照料和同事的关心帮助,让雷锋自小知恩、始终感恩。但他没有局限于一时一地的“报恩”,而是在治沩工程、团山湖垦荒等工作实践中写下“人生七问”,思考自己“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希望自己“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取者”,而要将“一滴水”“一线阳光”“一颗粮食”等小我,汇入祖国、民族的大我。完成自我价值实现向投入为民服务的升华。从小学时做“毛主席时代的好学生”,到毕业典礼立下“好农民、好工人、好战士”三个志向,再到成长为群众交口称赞的“公家伢子”,雷锋“怎样做人,为谁活着”的理念日益清晰。他深刻认识到“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才是最大的幸福,并身体力行、认真实践,下定决心“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精神火焰在此燎原,凝心聚力向上奋进。过去,望城水土养育了雷锋;现在,雷锋精神引领着望城。62年来,家乡人民始终把学雷锋作为一种信仰来追求、一份情感来坚守、一大传统来继承、一个习惯来延续,雷锋精神早已刻进这座山水洲城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激励着一代代“雷锋传人”演绎薪火相传的动人“锋”景。像雷锋一样立场坚定,永葆政治本色。雷锋说,“解放后我有了家,我的母亲就是党”“党指向哪里,我就冲向哪里”,鲜明树立了永葆赤子之心、对党绝对忠诚的标杆。望城干部群众始终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把许党报国、恪尽职守作为自觉行动,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先后涌现出英模人物400余人、革命烈士40人,雷锋式好党员、好干部、好战士层出不穷,望城消防大队获评“时代楷模”“全国学雷锋模范消防大队”等殊荣。像雷锋一样心系群众,践行人民至上。“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宗旨情怀,生动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望城夯实民生改善“压舱石”,扎实推进城乡共同富裕,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超过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连续10年领先全省;绘好社会治理“同心圆”,持续打造“雷字号”治理品牌,“雷锋哨”平台为基层减负赋能,“雷锋义警”活跃在街头巷尾,“雷锋调解员”矛盾调解办结率达96%;擦亮志愿服务“金名片”,率先成立学雷锋志愿服务促进中心,建成“15分钟志愿服务圈”,30万志愿者共建雷锋城,“雷小锋”德育品牌享誉全国,形成“出了雷锋学雷锋、学了雷锋出雷锋”的生动局面。像雷锋一样创新实干,谱写发展新篇。在团山湖农场,雷锋成为望城第一批拖拉机手,探索实施“标杆插泥”法,极大提高了垦荒效率,集中展现了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望城干部群众从雷锋精神中汲取无穷智慧力量,转化为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建设现代化新望城的火热实践,“一特两主”产业集群加速壮大,“一江两岸”开发建设日新月异,望城连续多年获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投资潜力百强区、高质量发展50强区,巩固提升了“政治生态风清气正、经济生态风生水起、社会生态风平浪静、自然生态风调雨顺”的良好发展态势。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雷锋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望城将一以贯之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坚持不懈以雷锋精神兴区育人、谋事创业,持续奏响“雷锋家乡学雷锋”的新时代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