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信华(右)和丈夫张瑞平为李睿(化名)小朋友送去新衣服。(受访者供图)
“你好,欢迎乘车!”11月24日,重庆市出租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第四分公司出租车驾驶员曾信华如往常周末一样,穿梭在中心城区的大街小巷。周末出行市民游客多,本来可以多跑几单的曾信华却在下午两点提前交班,随后来到沙坪坝区井口镇,看望一位名叫孙孟兰的患病乘客。
定期接送行动不便的乘客
4年前的一次偶遇,让曾信华与行动不便的孙孟兰结下了不解之缘。“2020年孙孟兰到医院看病坐了我的车,看到她行动不便,我就多问了几句她的情况。”曾信华了解到,60多岁的孙孟兰是涪陵人,患有严重的类风湿病,双手双脚关节变形严重,丧失了劳动能力,行动能力也受限。
为了治病,孙孟兰在沙坪坝区井口镇租了一间小房屋,去医院的时候自己打车。曾信华非常同情孙孟兰的遭遇,不仅没有收她车费,还搀扶着她去医院帮忙拿药取号。后来曾信华和丈夫张瑞平决定定期送孙孟兰去医院,还帮忙做家务。
“孙大姐,我们来送你去医院了。”曾信华和张瑞平来到孙孟兰家。
“小曾你们快进来坐,我去给你们倒杯水。”孙孟兰边说边颤巍巍地走向厨房。“不用啦,孙大姐,您先坐下休息,你家里还有点乱,我们先简单帮你整理下。”曾信华上前轻轻扶住孙孟兰坐下。
夫妻俩拿起扫帚开始打扫卫生,又拿起抹布仔细地擦拭着家具和窗户……做完家务后,张瑞平开车送孙孟兰去医院,曾信华在一旁陪伴。
1992年,曾信华和张瑞平成为重庆市最早的一批出租车驾驶员,开过奥拓、夏利等出租车。曾信华因为车技好人心善,被身边的人称为“热心‘的姐’”。2013年,重庆市“雷锋的士”志愿服务队成立,曾信华成为首批队员之一。从业32年,她与丈夫约定:免费接送残疾人以及行动不便的患病乘客。
爱心送考结缘志愿服务
除了做一个热心“的姐”,曾信华还热衷参加志愿服务。
“本来我对志愿服务没有什么概念,但十几年前一次爱心送考改变了我的观念。”曾信华回忆说,2007年她第一次参加爱心送考。“当时也是被推荐来参加,对志愿服务并不了解,行业协会也只是对我们进行了简单培训,告诉我们志愿者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响到考生。”
送考当天,曾信华带着牛奶、面包、香蕉、巧克力、鸡蛋在约定好的地点等着4名考生。送考结束后,曾信华只当是结束了一次工作,后面一个意外的电话却打动了她。
“曾阿姨,谢谢你送我们参加高考,原本我还有点紧张,看到你这么和蔼可亲,我一点儿也不紧张,这回考得还不错。”一名学生告诉曾信华,“我考取了心仪的大学,比预计分数多40分。”
“娃儿的一番话,是我想把志愿服务坚持下去的原因之一,举手之劳也可以被铭记。”曾信华称,此后她更积极投入志愿活动帮助更多人。
“雷锋的士”司机要成为行业标杆和表率
多年前,曾信华去江津区西城小学参加一个志愿活动,在人群中注意到了一位面色苍白、个子瘦小的女孩。
曾信华得知,这位女孩叫刘煦(化名),母亲去世后,父亲在外地打工,平时寄宿在姑姑家。作为一名母亲,曾信华心疼女孩从小就没了妈妈,夫妻俩决定长期帮扶她,经常买些衣服、书籍送给刘煦。后来刘煦考上大学,放假回重庆时也会来跟夫妻俩叙旧。
今年春节,曾信华、张瑞平回老家江津过年,看到一个名叫李睿(化名)的小男孩穿得非常单薄。一问才知道,孩子的父亲在外打工受伤后,行动不便,母亲很早就离开了家。
曾信华打开汽车后备厢,把给亲戚家小孩准备的羽绒服拿出来,给李睿穿上。许久没有穿过新衣服的李睿非常高兴。“当时看到这个孩子一个人有些郁郁寡欢,他穿上新衣服后的笑容,才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表情。”
夫妻俩决定,从经济上和精神上帮扶孩子。“现在孩子还小,我要经常给他买衣服、书籍,今后他大一点,张瑞平还要教他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曾信华说。
十几年来,曾信华夫妻帮扶了20多名留守儿童,有的学业有成考入大学,还有一部分孩子进入高职院校也学得了一技之长。有些孩子回重庆时还会请曾信华吃饭,以表达感激之情。
“人与人之间就应该相互帮助,我们‘雷锋的士’司机更要成为行业的标杆和表率,更好地服务乘客、贡献社会。”曾信华表示。(记者:崔曜 实习生:何凝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