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为什么你要去照顾这些爷爷奶奶?他们是我们的亲戚吗?为什么和我们长得不一样?”巴哈义古丽的女儿从小就目睹母亲在很多不认识的“爷爷奶奶”住处间奔波,忍不住问她。
“因为这些爷爷奶奶更需要妈妈照顾。不管是哪个民族的爷爷奶奶,在妈妈心中都和家里的爷爷奶奶一样重要,他们都是我们的亲人。”巴哈义古丽这样回答。
巴哈义古丽·尼合买提,1974年出生于新疆,是一名塔塔尔族的社区干部,也是中共党员。在2022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中,巴哈义古丽·尼合买提被推选为“最美志愿者”。
跟着“河南爸妈”回家乡
2017年,44年前决心离开河南,在新疆一展宏图的刘国群夫妇再次踏上家乡的土地,身后跟着一个浓眉大眼的“新疆闺女”。当年风华正茂的老两口,此时已年近七旬,只愿最后亲眼看一看家乡。在这温馨而私人的时刻,为何会有一个“新疆闺女”出现,还令二老赞不绝口?
2017年,巴哈义古丽(后排左一)陪同刘国群(后排左二)和刘桂花(前排左一)夫妇到河南老家探亲时与家人合影留念。
2000年,刘国群夫妇正欣喜于小家庭要迎来大喜事,然而他们的独生子却在新婚第三天遭遇车祸,不幸离世。大喜到大悲,一下子击垮了两人;为操办婚事借的5万元钱,更是雪上加霜。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二人白天捡拾废品变卖还债,晚上以泪洗面思念故子,身体也因此愈加不好。
听说了刘国群夫妇的遭遇,当时还在吉木萨尔镇政府工作的巴哈义古丽主动来到他们身边陪伴:有空就来做家务,给老人洗头、洗衣服;逢年过节,换着花样给老人添置物件;老人居住的棚户区拆迁,她忙前忙后帮老人办完手续……“现在我们需要买房子,计划是必须买到接近古丽单位的地方,我担心女儿找不见。”刘国群夫妇把巴哈义古丽的点滴照顾看在眼里,早已把她视作自己的亲生女儿。
2017年,“新疆闺女”陪“河南爸妈”回家探亲的消息一经报道,迅速在河南和新疆两地传颂开来。24年来,巴哈义古丽认了13位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不同民族的“爸爸妈妈”,用心温暖这些孤寡老人的晚年。
是陌生人,是朋友,是家人
2015年的一个暴雨夜,巴哈义古丽和丈夫却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跑出门,“她一个人住平房,我实在不放心!”她说的正是独居且有智力缺陷的张晓花老人。匆忙赶到张晓花家,他们在及膝的泥水中发现了蜷缩在墙角的老人,巴哈义古丽抱住她不停安慰:“别怕,别怕,古丽在这里呢!”她和丈夫把老人送到宾馆,照顾老人安稳入睡后才悄然离开。现在,张晓花老人已住进县敬老院,却仍盼望着巴哈义古丽的到来,每次见面都要兴奋地说:“闺女啊,你可来了!”
“帮人一次容易,帮人一辈子难。我要像古丽一样,为需要帮助的人献一份爱心。”单亲妈妈颜培侠说。与丈夫一起从江苏来疆,丈夫却在2005年不幸离世,颜培侠只能在小铁皮房里摆开蔬菜摊,勉强维持自己和两个孩子的生活。巴哈义古丽得知此事后,帮她申请廉租房和各类补贴,还把工资拿出来资助她创业,支持她的孩子上大学。如今,颜培侠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想拿一万元给巴哈义古丽表示感谢,巴哈义古丽却说:“我们是一家人,这些钱你留着。”
至今,巴哈义古丽共帮扶各族贫困家庭568户、各类残疾人士489名、贫困学生156名,个人总花费20万余元。从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到比亲人还亲的家人,巴哈义古丽用爱将自己与不同民族的人们连接在一起。
巴哈义古丽给吉木萨尔县吉木萨尔镇满城路社区老年人举办集体生日会。
汇聚暖流,播撒人间大爱
2017年5月的吉木萨尔县阳光明媚,巴哈义古丽爱心工作室成立仪式上,1000多名志愿者身穿红色马甲,远看仿佛一片爱的洪流。
成立七年,巴哈义古丽爱心工作室已有志愿服务队8支,志愿者1100多人,开展各类扶贫帮困活动12000多次,捐衣捐物58000多件,资助贫困学生5500多名,关爱老人7900多人。免费义诊、送医送药、慰问演出、法律援助、调处纠纷、义务文明劝导等各类活动数不胜数,各类资金累计达200多万元。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巴哈义古丽扶持着各民族的“爸爸妈妈”们一起携手走过人间的漫长岁月,用自己的真情陪伴处在困境中的人们,用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成为促进民族团结的“志愿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