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全省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部署推进会在长沙市望城区召开。省委社会工作部主要负责人出席会议并作工作部署,有关省直单位和各市州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会上,长沙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喻中文代表长沙市委社会工作部作交流发言 ,现就主要内容摘要如下:
以涓滴之力汇聚闪耀“星”光
打造人人可为处处可为的志愿之城
长沙是雷锋家乡,也是一座红色之城、幸福之城、好人之城。长期以来,广大市民群众怀揣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点滴服务汇奉献海洋,以温情关爱聚城市“星”光。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后,我们按照省委社会工作部的部署,坚持“一统三联”工作思路,深化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将志愿服务精神融入城市精神内核,全力打造人人可为、处处可为的志愿之城。
一、坚持党建统揽,提升志愿服务引领力
建立组织体系。在市委统一领导下,将过去分散在宣传、民政等部门的职能集中起来,成立长沙市社会工作促进中心,建立多部门定期沟通会商制度,形成党委社会工作部门牵头抓总、相关行业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完善动员体系。坚持党建引领志愿服务,推行党员“双报到”制度,动员党员志愿者进基层、进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党组织覆盖率达80%以上。面对今年6月的强降雨灾害,我们第一时间发布《风雨同舟,志愿同行》倡议书,全市12余万名志愿者及各类志愿服务组织闻“汛”而动,在党组织带领下投身防汛任务,点滴“志愿红”在“星城”大地闪耀光芒。健全政策体系。市本级研究制定《长沙市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工作方案》,提出19条措施;各区县(市)出台新时代志愿服务行动计划,比如望城区发布《长沙市望城区加快建设新时代更具影响力的“雷锋志愿者之城”两年行动计划(2024-2025)》,推动志愿服务向更高水平迈进。
二、坚持要素联动,提升志愿服务持续性
突出队伍共享。按照“条条主建、块块主用”原则,加强重点领域志愿服务队伍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使用,引导部门力量建立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通过“乡街吹哨、志愿服务报到”的做法,更好为乡街、社区这个“块块”服务。目前全市已成立应急救援、医疗卫生、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理论宣讲、文艺等10多个领域专业志愿服务队伍。突出资源共享。建立志愿服务组织培育、扶持机制,支持长沙市雨花区群英公益发展促进中心等枢纽型平台型志愿服务组织,这一经验做法得到中社部蔡丽新副部长的充分肯定。全市登记注册志愿服务组织200家。设立长沙市志愿服务和社会工作发展基金,指导成立市级志愿服务联合会,县级志愿服务联合会正有序推进。突出活动共创。完善“五社联动”工作机制,拓展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路径。建立健全“社工+志愿者”“网格+志愿者”“协会+社区”模式,引导社会力量承接志愿服务站点,实现1648个城乡社区服务站点全覆盖、活力足,年均开展志愿服务近10万场次。
三、坚持项目联建,提升志愿服务精准度
项目实施清单化。坚持需求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准确把握群众急难愁盼,推出资源清单、需求清单、服务清单,建立10个项目库,形成群众“点单”、组织“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模式,实现供需双向互动、精准匹配。服务推广品牌化。鼓励引导各区县(市)结合实际大胆探索、积极创新,深入挖掘、系统总结全市志愿服务十大典型案例、十大优秀案例,打造辨识度高、生命力强的品牌项目,讲好长沙志愿故事,先后涌现出“五老红”“逆风飞翔”“集里桥黄帽子”等志愿服务品牌。供需对接信息化。强化志愿服务与数字技术融合,全力推广中国志愿服务网、湖南志愿服务网,实现志愿者注册、服务时长记录、需求发掘、服务对接、评价反馈、项目展示等全流程数字化。全市注册志愿者160万人、志愿服务队伍7100多支。
四、坚持思想联心,提升志愿服务认同感
强化身份认同。统一全市雷锋志愿者名称标识,创立“雷小锋”德育品牌,引导志愿者积极投身经济发展、城市管理、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各项工作。今年7月,中非民间论坛期间,长沙志愿者向世界展示了长沙的热情与担当。凸显价值认同。把雷锋精神和志愿精神融入到志愿服务工作,推出以捐赠救助为“营业项目”的“雷锋超市”,定期举办“雷锋精神论坛”,常态开展“雷锋精神研究”,彰显志愿服务时代价值和道德力量。增进情感认同。制定志愿服务激励嘉许办法和星级认定办法,通过服务积分、时间储蓄、赠送人身保险、相关优待等方式,对志愿者进行礼遇和激励,增强了广大志愿者的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
下一步,长沙市委社会工作部将认真学习贯彻好这次推进会精神,以引导动员人民群众共建美好城市、共创美好生活为目标,科学谋划、系统推进全市志愿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抓好组织化推动、项目化运作、专业化支撑、社区化扎根、数字化赋能,努力将长沙打造成人人可为处处可为的志愿之城,奋力开创省会志愿服务新局面,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贡献志愿服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