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3月,《人民日报》头版发表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由此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雷锋活动的热潮,至今仍让无数人心神激荡。生在雷锋家乡——长沙望城区的我们,就在“学习雷锋好榜样”的点滴中慢慢长大,见证过雷锋纪念馆的变迁,参与着志愿之城的建设,成了雷锋精神的传人。
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
1940年,雷锋出生在望城县(现望城区)安庆乡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7岁时不幸成为孤儿,在党和政府关怀下得以读书认字。毕业后,他当过通讯员、公务员、工人等,20岁时毅然参军。1962年8月15日,雷锋在一次意外事故中殉职,年仅22岁。“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雷锋事迹从此走出军营,感动和引领着无数人。
雷锋的优秀事迹公开后,在他的出生、成长之地——坪山公社长城大队(今雷锋街道雷锋社区)有众多群众发声,希望能有一个专门场所来学习这位身边的英雄。1963年,县里拨付400元在雷锋母校——荷叶坝完全小学,借着两间教室举办“雷锋烈士遗物和图片展览”,开展仅8天,参观人数就接近3万。5年后,雷锋纪念馆落成开放,成了一座纪念和学习雷锋的永久坐标。它的占地面积从7240平方米到19400平方米,陈展面积从1072平方米到3881平方米,展出实物从零星几件到340件……一甲子春秋过,弘扬雷锋精神的载体不断壮大,雷锋故事也在传承中熠熠闪光。
雷锋纪念馆今貌
雷锋纪念馆里,感人的不仅是文物,人物生平事迹更在讲述中愈加深入人心。读着《雷锋日记》长大的谭荒芳,克服残疾带来的巨大困难,用两个光秃秃的手腕学会写字作画,因为信仰崇拜成为雷锋纪念馆讲解员,并用残缺的“双手”整理、完善了有关雷锋的资料800多万字、文物和实物近千件。在收藏馆里,还有20多次北上搜集史料的老馆长雷孟宣,接过妈妈话筒、成为新一代的雷锋精神宣讲人的侯佳蕾,平均每年外出巡讲50余场的80后宣讲员肖婷,自学多国语言、把雷锋故事讲到国外的90后宣讲员张欢……薪火相传中,雷锋故事愈益动听。
望城是拥有“雷锋”这个骄傲名字的城市,无数望城人听着雷锋故事长大,更将“学雷锋”当成了使命。望城消防大队建队40余年,全力投入灭火斗争、尽心参与社会救助,先后获评“时代楷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300余项荣誉;全国道德模范、001号“雷小锋”周美玲从车轮下勇救3岁幼童,自己身受重伤;1998年抗洪抢险中牺牲的烈士侯德云;倒在抗击“非典”一线的优秀共产党员刘正斌;新冠疫情期间主动照顾异乡孩子的“爱心妈妈”刘建华;乐善好施的“雷锋式”农民企业家谭铁辉……一群又一群的雷锋家乡人,在传承雷锋精神的道路上接力奔跑。
学雷锋,满城皆是风景。雷锋“双十佳”“雷锋之星”“身边雷锋”和“星级雷锋志愿者”等评选常年开展,肯定着无数兢兢业业、助人为乐的人和团体。游历望城,雷锋纪念馆、雷锋学校、雷锋大道、雷锋路、雷锋电影院、雷锋图书馆、雷锋体育中心、雷锋公园、雷锋学院、雷锋精神实践基地……目之所及,每一个名称都是催人奋进的勋章,记录着属于雷锋家乡的独特城市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