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体现了党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作出的目标定位、审美导向与价值期待,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纲领性文献。文律运周,日新其业。十年来,作为文学事业独特组成部分的儿童文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文艺创作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讲好中国故事,与时代、童年紧密同行,创作无愧于时代和少年儿童的优秀作品。新时代儿童文学所取得的实绩有目共睹,特别是儿童文学新质生产力所迸发的新景观、新力量不断涌现。
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创新,新质生产力正从各个方面和各种意义上赋能新时代文学,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应运而生。新时代儿童文学正在出现一个协同创新、多向发力的儿童文学新质生产力景观,有效地促进了儿童文学的蓬勃发展。这一景观突出体现在主题写作、现场写作、文化写作、科学写作、跨界写作等五个方面。
培根铸魂的主题写作
新时代儿童文学主题写作聚焦于革命历史题材、英模人物、时代榜样、国家重大工程等的审美叙事与价值弘扬,凸显历史的真实感与厚重感,引导孩子不忘属于本民族的红色记忆
儿童文学的发生发展,始终与中华民族的未来想象和复兴伟业密切相关,承载着塑造民族未来的崇高使命。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关怀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2014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海淀区民族小学的座谈会上,深刻指出:“少年儿童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应该同成年人不一样,要适应少年儿童的年龄和特点。我看,主要是要做到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心有榜样,就是要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美好事物”,“过去电影《红孩子》《小兵张嘎》《鸡毛信》《英雄小八路》《草原英雄小姐妹》等说的就是一些少年英雄的故事。”这里列举的曾经深深影响、感染过数代孩子的优秀儿童文学艺术作品,已经成为大家的集体记忆与童年情结,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荣耀与红色基因。这份荣耀的传承,直接体现在新时代儿童文学的主题写作,这是培根铸魂的使命与担当,直接关系着民族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新时代儿童文学主题写作聚焦于革命历史题材、英模人物、时代榜样、国家重大工程等的审美叙事与价值弘扬。作家投入主题写作的积极性、自觉性越来越高,主题写作的数量与内容质量整体呈正比发展,出版机构策划推出主题作品的主动性和实效性日益增强。
儿童文学作家们着力勘探红色文学的时代价值,弘扬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已成为儿童文学的重要主题;围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重大主题的作品集中涌现;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美好事物已成为儿童文学创作的重要素材与精神资源。董宏猷的《中国有了一条船》以4000余行的体量回溯红船精神,探讨了民族命运的必然选择,讴歌了先驱们的牺牲与奉献。高洪波献礼建党百年的诗歌系列《旗之歌》,抚今追昔,大开大阖地书写壮阔历史,讴歌来之不易的和平岁月,诗心激荡,正气充沛。
汤素兰、徐鲁、葛竞、吕丽娜、肖显志、余雷、张吉宙、王巨成、李秋沅、谢倩霓、王勇英、毛芦芦、曾维惠等一大批作家热情投入“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书系的创作,以“用时代先锋铸造国魂,扣好青少年人生第一颗纽扣”为宗旨,讲述雷锋、焦裕禄、王进喜、钱学森、邓稼先、屠呦呦、袁隆平、孔繁森、黄文秀,以及中国航天营、中国女排等时代先锋人物感人至深的成长故事与英雄经历。时代性、思想性、文学性兼具,广受读者好评,2020年被列入《教育部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
描写红军长征、抗日战争等革命历史的主题写作,汇聚了成人文学作家一起参与其中,这些作品凸显着历史的真实感与厚重感,引导青少年铭记属于本民族的红色记忆与艰辛岁月。红军长征题材如徐贵祥《琴声飞过旷野》、柳建伟《永远追随》、张品成《我的军团我的兵》等;革命历史、抗日战争题材如曹文轩《火印》、黄蓓佳《野蜂飞舞》、孟宪明《三十六声枪响》、薛涛《满山打鬼孒》、左昡《纸飞机》、殷健灵《彩虹嘴》、常新港《寒风暖鸽》、刘东《回家的孩子》、张忠诚的“东北抗联三部曲”(《龙眼传》《柿子地》《土炮》)、舒辉波《躲猫猫》、王璐琪《关山何处》等。透过这些小说作品,我们不但看到了新时代儿童文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担当,更看到了民族下一代激奋向上的希望。
徐鲁本是创作、评论、编辑的多面手,尤以儿童诗与散文见长,但他近十年将主要精力投入主题写作,用小说、纪实文学、图画书等形式,创作了一批英模先进人物与重大题材作品。特别可贵的是,作家用心用情书写笔下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细节,以诗的语言为底色,着力提升作品的艺术质量。他的长篇小说《罗布泊的孩子》《追寻》《天狼星下》《远山灯火》、长篇纪实文学《万家灯火》《此生属于祖国:功勋科学家黄旭华的故事》《驼铃与帆影——丝绸之路的故事》、图画书《我的祖国》《红色油纸伞》等,都是深受小读者欢迎且多次重印的主题出版物。
张品成曾数次从井冈山出发,沿着红军足迹,重走长征路,这一走一写就是40年。近十年间,张品成的红色写作长中短篇齐发,先后推出了长篇小说《可爱的中国》《红刃》《北斗当空》《最后的比分》《十三根金条》、短篇集《铜号和一张脸》等,还有两部描写苏区红色金融的长篇《腊月之城》《红币》。张品成的写作立足于全方位地看待历史,为主题写作提供了独特而富于启发的新鲜经验。
近年希望出版社聚焦时代主题,精心策划选题,热心培育作者,舍得下真功夫,推出了曾有情《金珠玛米小扎西》、裘山山《游过月亮河》、马三枣《慈江雨》、陈洪金《张桂梅和她的孩子们》、邹雷《行走的学校》、曾维惠《中国妈妈》等一批主题出版物,收获了“五个一工程”图书奖、“中国好书”等诸多荣誉。
感动当下的现场写作
直面生活的现实主义现场写作,要求儿童文学作家深入当下生活现场,从丰富驳杂的生活中发现并开掘题材,塑造行进在时代中的艺术形象,提炼概括时代的美学精神
现实主义创作的一个重要指向是深入当下生活现场,从丰富驳杂的生活中发现并开掘题材,塑造行进在时代中的艺术形象,提炼概括时代的美学精神。直面生活的现实主义现场写作,作家显然就不能“宅”在深院高墙,而必须“走出去”“沉下去”。只有走进社会现场、校园现场、生活现场,才能发现和发掘生活的复杂与丰富,熟悉和把握当今孩子的生存现状与精神样貌。
左昡深入北京快递外卖骑手汇聚的生活现场,小说《我的世界》写出了普通百姓对生活的热爱和昂扬向上的力量。走进柴达木的于潇湉,深度的现场体验与感动使她激情难抑,这才有了书写柴达木盆地新中国石油工人的无私无畏与下一代砥砺奋进的小说《冷湖上的拥抱》。舒辉波在接触熟悉了湖北神农架林区支教大学生志愿者的生活以后,创作出了支教大学生与贫困山村儿童一起成长的小说《逐光的孩子》。韩青辰《因为爸爸》以护卫家国平安的警察英雄和遗孤为原型,展开充满敬意的英雄叙事。吴洲星《等你回家》聚焦“时代楷模”中国特警子女的童年生活。陈伟军《阿布尔的孙悟空》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中国军人在非洲维护和平、帮扶贫苦的感人故事。这都是他们走进军营、深入公安一线得来的收获。周敏从北京来到新疆,以一手的写作资源创作《沙海小球王》,展现维吾尔族女孩在援疆干部帮助下追逐梦想的故事。吴然为创作《独龙花开:我们的民族小学》,多次深入云南大山深处的独龙族山寨。《像格桑花一样绽放》是国内首部通过儿童视角讲述英雄测绘集体国测一大队事迹的小说,高鸿为写好这部“测绘群山壮丽,丈量万里江河”的作品,多次走进青藏高原,与国测一大队队员们结下了难忘友情。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推出的生态儿童小说系列,既有书写青海藏区巴颜喀拉草原生态蜕变的《巴颜喀拉山的孩子》和全面呈现三江源生态文明建设历程的《三江源的扎西德勒》,又有以鄱阳湖候鸟保护为故事背景的长篇生态小说《大鸟》和以塞罕坝精神为创作主旨的《童年树》等,这是出版机构精心策划并与作家一起深入生活一线“现场写作”的收获。
现场写作需要作家对生活充满持续的热爱与激情,这对作家来说是一个考验。“走出去”容易,“沉下去”则难。牧铃为了坚持现场写作,几十年扎根在湖南平江山区,创作出深接地气的长篇《影子行动》《牧犬三部曲》《野狼谷传奇》。张国龙历时十余年,回到他的川北农村故土,生活现场带给他的复杂体验与细节感动,促使他完成了“铁桥李花”系列小说的前5部。从《红丘陵上李花》《老林深处的铁桥》《麻柳溪边芭茅花》到《瓦屋山桑》《山月当归》,小说主人公米李花已从孩童长到了上大学的年龄,张国龙也已过了不惑之年,作家带着对生活的那份真情,和故事主人公一起,在川北山区生活现场摸爬滚打,共同成长。
此外,陆梅《万花筒》、王勇英《狼洞的外婆》、胡继风《鸟背上的故乡》、谢华良《陈土豆的红灯笼》、彭学军《青木塔》、唐池子《我的阿角朋》、吴洲星《紫云英合唱团》、胡永红《像你那样》、李司平《孔雀坝,我的家》、何南《在希望的田野上》等小说,都是反映当下乡村儿童的生存现状及乡村振兴的现实题材。曹文轩《樱桃小庄》与黄蓓佳《奔跑的岱二牛》也将目光聚焦底层儿童成长,以巧妙的设计联通了当代乡村与城市发展。刘海栖的《游泳》《乒乓响亮》《三步上篮》《我们的乒乓球队》等作品,是“体育少年”题材的艺术力作。这些作品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作家们对生活、对现场、对时代的那一份真挚而深切的投入与观察,那一场审美情感与时代变革的交融共振。
对话历史的文化写作
文化写作是近十年来儿童文学创作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传承与文化自信的精神淬炼,为新时代儿童文学创作打开了新的路径与方法
从现实生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掘创作资源,将艺术着力点主要集中于“非遗”文化与历史文化书写,是文化写作的突出特点与亮点。一批儿童文学作家将目光投向了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传统文化艺术、传统手工艺技能以及民间传统知识,以今鉴古,古今互动,以文化俗,匠心生辉。
“传统”意即过去延传到现在的事物,既有物质形态也有观念形态,因而非遗文化传统是活在当下的事物,作家对非遗的书写是一种从现实关怀出发的古为今用,涵盖着多方面的审美目的。最典型的如汤素兰的小说《绣虎少年》,将湖南湘绣非遗工艺的传承与乡村振兴、少年成长等元素艺术地熔于一炉,而其主题则集中在编织非遗湘绣的匠心工艺里,激荡着虎虎生威的少年成长气象。永城唢呐吹打技艺是重庆市綦江的国家级非遗,当年红军长征曾在綦江留下难忘战斗岁月,重庆作家刘泽安的小说《爷爷的唢呐》讲述了在红军精神的指引下,当代中学生努力学习永城唢呐,将传承光大非遗文化的逐梦故事与弘扬红军长征精神艺术地结合在一起。此外,彭学军《建一座窑送给你》、小河丁丁《小鲁班》、李一《春蕊》、王一梅《茶乡少年》等作品,艺术地演绎了传统民乐、制陶工艺、木工手艺、制茶工艺等非遗文化的匠心智慧,传统技艺与现实生活对接互融,给孩子带来深层次的中国文化浸润。
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走进校园走进孩子心田?许多作家都在艺术上铆足了功夫。王苗《国色天香》与何夏寿《天天有好戏》,聚焦北方的京剧与南方的越剧,让孩子们在现实故事里体验“国粹”的意义与艺术之美。赵菱《梨园明月》、大秀《皮影班》凸显的地方戏剧艺术魅力,冯与蓝《墨童》中对笔墨艺术、书法文化的传达,均显现着作家着力于以儿童叙事交织传统文化内蕴的意图。
故都文化书写是近年来文化写作的又一亮点。叶广芩的“耗子丫丫三部曲”(《耗子大爷起晚了》《花猫丫丫上房了》《土狗老黑闯祸了》)、张之路的《吉祥时光》《吉祥岁月》《香山慈幼园》、肖复兴的《红脸儿》《合欢》《兄弟俩》《水上花》《风啊吹向我们》等,都是地道的京味京腔北京故事,同时是深度浸润了作家童年经历与美好记忆的潜心之作。诚如论者所言,这些都市文化写作在童年生命感受的诗化表达、童年人生况味的审美理解、童年体验之于全人生价值的反思力度上均有创新性突破,为儿童文学的中华美学精神建构贡献出艺术智慧。青年作家王苗将笔力专注于老北京的历史故事与京味文化,已经出版了《雪落北京》《落花深处》《天下太平》《国色天香》4种“京味童年”系列小说。她的《四合院营造计划》和张之路的《雨燕飞越中轴线》、金少凡的《钟鼓楼下》,浓墨重彩地铺陈了古老北京建筑之美,表现传统文化对人们影响之深。此外,她的《冰球少年》将北京与张家口共赴冬奥之约的冰雪运动,写得引人入胜,细腻生动。
另有一批青年作家用年轻人的眼光打量南京这座六朝古都的前世今生,既让孩子们感受古城的文化气韵、社会气象和现代气息,同时也融入了挥之不去的历史记忆,如顾抒《城墙上的光》《寸锦寸光阴》、范先慧《沉睡的大桥》,以及以南京大屠杀惨案为背景的许敏球《1937少年的征途》和赖尔《女兵安妮》。此外,以武汉为背景的伍剑的《西大街》《外婆》《九岁红》等,从儿童视角切入大武汉与荆楚文化书写,为湖北儿童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艺术标签和辨识度。赵菱《霓裳》描述洛阳古城的盛唐气象和乐坊故事,王璐琪《千窟同歌》、荆凡《天堂手记》则以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古城地域文化展开历史与现代的对话。
文化写作蕴涵着历史记忆、文化积淀与现代变革,如何将成年人眼光中的历史文化符码与当代孩子的精神成长、接受兴趣有机地交融起来,成为新时代儿童文学的新质元素,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想象未来的科学写作
科学写作集中体现了科技、科幻、科普的育人价值,少儿科幻创作已从以前的单一向度发展到多种类型,少儿科幻理论研究也呈上升势头
科学写作的目标是为了养成青少年儿童的科学素养,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索和实践能力、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等,集中体现了科技、科幻、科普的育人价值。科幻文学作为一种与培养少年儿童科学素养关联极为密切的类型文学,与科普写作往往构成一体两面之事,两者均通过传播科学精神、科技知识、科学思维、科学方法,激发少年儿童的科学兴趣,培育他们的想象力与对科学美的感知,从而激励下一代热爱科学,献身科技,创造新质生产力。
近十年来,在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奖的推动下,少儿科幻与科普创作蓬勃发展,异军突起。据统计,自2022年科幻科普类作品市场占有率首次超过纯儿童文学以来,这一趋势依然未变。北京少儿出版社的《中国当代少年科幻名人佳作丛书》,集合了刘慈欣、王晋康、董仁威、杨鹏、超侠、陆杨、马传思、小高鬼、姜永育等的作品;科学普及出版社的“科幻中国系列”丛书,收录了史永明、陆杨、赵华、谢鑫、小高鬼、伍剑和艾天华等的作品。热心投入少儿科幻创作的还有陈楸帆、宝树、凌晨、江波、赵海虹、李姗姗、彭柳蓉、王林柏、左文萍、张军、夏商周、赵鑫、陈茜、秦萤亮、李晓虎、武萝、霞子、周敬之,等等。董仁威《三星堆迷雾》、赵华《疯狂外星人》系列、何明瀚《恒星异客》系列、超侠《奇奇怪历史大冒险》系列、彭绪洛《宇宙冒险王》系列、彭柳蓉《我的同桌是外星人》系列、朱宇清《七界》系列,以及澳门作家朱丛迁的“恐龙人三部曲”等,都是近年少儿科幻创作的重要收获。
少儿科幻创作已从以前的单一向度发展到多种类型:一是着力文学元素的文学型科幻,二是重在科学知识普及的科普型科幻,三是专注硬科幻特征的科学型科幻,四是适合低幼年龄段孩子的童趣型科幻。各种类型与题材的少儿科幻创作营造出多元化的科学写作格局,原创少儿科幻作品的出版品种,也从过去每年数部发展至每年百部以上。
非常难得的是,近年少儿科幻理论研究也呈上升势头,科幻研究人才既有专业的姚海军、董仁威、姚利芬、王卫英、徐彦利等,又有儿童文学跨界的崔昕平、李利芳等。近年出版的少儿科幻理论著作有《中国少儿科幻史话》《少儿科普科幻创作论文精选》《中国少儿科幻大家谈》《中国少儿科幻文艺百家谈》等,这改变了人们对少儿科幻的认知。少儿科幻界还有一年一度的“少儿科幻星云奖”颁奖典礼与科幻大会、“少儿科幻星云评论”等。
2023年10月的时候,我在成都参加世界科幻大会,在每天成千上万的与会者中,百分之90%都是青春洋溢或童稚天真的脸庞。激情难抑的我,信手在手机上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此时当我置身科幻现场,与思虑未来、仰望星空的科幻作家、学者和科幻迷们会聚一起,他们的脑力激荡和理性火花,立意高远和恢宏想象,童真天趣和瑰丽幻想,必定会把现代和未来对接贯通,勾画畅想人类发展的前景和种种可能。新时代的少儿科幻融合了在场的现实生活与恢宏浪漫的天际幻想,贯通了逻辑严谨的科学假设与温暖细腻的文学肌理,承载着万千人的记忆、情感、求索和追寻。新科幻,出东方,我们有理由期待少儿科幻的崛起。”
童心迸发的跨界写作
近十年间,大批成人作家、诗人先后有儿童文学作品问世、获奖,不同维度的“跨界”写作重构了儿童文学创作的主题、形象、结构、语言和审美风格,极大地丰富了新时代儿童文学的创作、出版和阅读生态
大作家都是有童心的。博尔赫斯说:“一切伟大的文学,最终都将变成儿童文学。”汪曾祺说:“一切文学达到极致,都是儿童文学。”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演进史,一开篇就是“跨界”写作,鲁迅、郭沫若、茅盾、郑振铎、叶圣陶、冰心、张天翼、严文井等,都是在成人文学与儿童文学两界奔走,特别关心儿童又特别热心儿童文学事业。新时代一大批文学名家都不约而同地跨进了儿童文学领域。张炜、叶广芩、赵丽宏、阿来、肖复兴、马原、杨志军、徐则臣、马金莲、周晓枫、裘山山、荆歌、蓝蓝、鲍吉尔·原野、索南才让等知名作家、诗人先后有儿童文学作品问世、获奖,推动了儿童文学艺术探索不断走向深入。张炜《寻找鱼王》、叶广芩《耗子大爷起晚了》、赵丽宏《月光蟋蟀》、柳建伟《永远追随》、杨志军《巴颜喀拉山的孩子》、徐则臣《青云谷童话》、马金莲《数星星的孩子》、周晓枫《小翅膀》、裘山山《雪山上的达娃》、蓝蓝《我和毛毛》等,都是叫好又叫座的儿童文学精品。
跨界写作还包括军旅作家、科技作家、网络作家等。不同维度的“跨界”写作重构了儿童文学创作的主题、形象、结构、语言和审美风格,也极大地改变了新时代儿童文学的创作、出版和阅读生态,使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优秀文学的永恒价值在于凝聚起社会与历史、人心与人性、上代与下代之间向上向善向美的精神力量。共建新时代儿童文学的新气象,砥砺新时代儿童文学的新作为,目标在前,任重道远。我们需要像一辈子献身儿童文学的作家、诗人金波先生那样“笔下常带感情,纸上铺满阳光”,为民族下一代勤勤恳恳地服务再服务。
(作者王泉根,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