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
王超虎, 1993年5月生,河南省中牟县官渡镇店李口村村民。
“我从小比常人缺少一个至亲至爱的人,爸爸、奶奶把我拉扯大,他们把所有的爱倾注到我身上。成长的过程中虽然有自卑,但我仍然觉得很快乐,这些也让我更早的知道了亲人的重要性。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虽然我经历了那么多的坎坷,但这也未必不是自己人生磨砺的垫脚石。父母给你最珍贵的东西就是生命,面对很多困难,不抱怨才是走下去最好的路。”王超虎说。
凄苦身世造就孝义男儿
王超虎的母亲是一个精神病患者,父亲是一个残疾人。在王超虎出生后不久母亲就因为神志不清离家出走,至今没有消息,只剩下父亲、奶奶与王超虎相依为命。命运似乎对待年幼的王超虎有些不公,2006年奶奶去世。13岁的他,正在读初一,又失去了一位挚爱的亲人,令一个本就不完整的家,显得更加的孤单与凄凉。也正是这个时候,王超虎父亲的身体也每况愈下。直至2008年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当年,学习成绩一直不错的王超虎,正读初三需要住校,不能照顾患病的父亲。从此,这个家变得更加的支离破碎。
“你买一些油条、水放在床边,我自己饿了可以用手够着吃一些,饿不死就行。”父亲说。
“在中考前夕,学习任务繁重。当时是六月,正值农忙季节,亲戚、邻居不能替我照顾父亲。自己又要上学,平时都是上5天学,而那一次一走就要走8天。挨到第7天的时候,实在担心父亲,我躲在被窝里哭泣。考试完急急忙忙的回到家,看到昏昏沉沉的父亲,喊了好久父亲才微微的答应了一声。桌子上硬邦邦的油条父亲根本没有吃多少......”当时王超虎跪在父亲床前嚎啕大哭,为了父亲能够活下来,他下定决心放弃求学,在家照顾父亲,那年王超虎15岁。
吃苦耐劳获得全村好评
2008年底,15岁的王超虎带着父亲艰难度日。眼看着春节就要到了,别人家张灯结彩、热闹非凡。王超虎也想让父亲吃上年夜饺子,可搜寻整个家里只有45块钱。王超虎就用这仅有的45块钱买了肉、白菜、面,把这个年给过去了。在一口一口的喂父亲吃饭的时候他下定决心,以后要给父亲看病,要让父亲吃好、住好,不再受罪。
由于当时年纪小,没有技术、没有知识,很多工作王超虎都做不了。即便是这样,他也没有放弃,找不到稳定的工作就去打零工。15岁的他当过搬运工、工地的水泥小工,给人种过蒜、浇过地。瘦弱的他体重甚至没有一包货物、一袋水泥重,却常常连续工作超过15个小时,稚嫩的肩膀被磨得通红,双手布满水泡,满满干一天才能够挣65块钱,而且这样的机会也不是天天有。再苦再累,王超虎也不愿意放弃,因为现在父亲只有他可以依靠。他也明白,即便是这些工作也是村里的好心人看着他父子俩可怜才介绍给他干的。
“很感谢生活中帮助过我的人,感谢明知道自己干不动水泥工,却坚持让自己跟着施工队挣钱的包工头;感谢过年给自己送包子的素英嫂子;感谢这14年里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我只有加倍努力改变现状。” 王超虎心存感激地说。
直至今天,从15岁开始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王超虎经历了种种的艰辛和无数的坎坷,但他从未放弃过自己肩头对父亲的责任。每天早上一大早给父亲喂完饭,帮助父亲方便完,自己就去忙各种工作。搬砖、提水泥,干完自家农活后帮助村里其他人干活,为了就是能够多挣点钱,能够让父亲吃好一点。也正是因为王超虎这样的品质,全村的人都愿意给这个自立自强的小伙子提供帮助。在村里提起王超虎,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说:一个了不起的孩子!
优良品德筑起美好未来
时光飞逝,从2008年辍学到现在,王超虎已经被生活磨砺成一个坚韧的汉子,27岁的他,脸上比同龄人写有更多的谦虚与稳重。
在他儿时的记忆中,最羡慕的就是别人的家里盖起的楼房。他说当时自己家院子连一个像样的大门都没有,一个木栅栏大门、半截坍塌的院墙守护着自己一贫如洗的家。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晚上在屋里睡觉,屋子里有个“全景天窗”,可以数星星、看月亮。2014年的时候,家里的几间瓦房实在是不能居住了,王超虎靠着自己这几年拼命攒下的一部分钱和亲戚的接济钱,在家里盖起了新的房子。院墙也翻新了,有了一个像样的大门,给了父亲一个像样的家。今年,王超虎已经还清了所有的欠款。目前靠着自己打工和务农的收入,每年会有2万左右的结余,他相信未来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来源:河南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