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
人物简介:张八斤,男,1962年11月生,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合同工。
事迹简介:每天喂食4次,每次约20斤饵料鱼,一年365天风雨无阻。16年来,张八斤已经可以通过皮肤、脾气等微小差异,掌握保护区内每条江豚的身体状况,保护区里的江豚数量也从最初的4头,增加到10头。和悦洲上,居民大多弃岛上岸,张八斤却选择守护这里,留住江豚的“微笑”。
冬日的清晨,天色依然暗沉,张八斤已经开始为江豚准备美餐了。称重过磅,撒盐消毒,洗完再在鱼嘴里塞点维生素。一早从江对岸运来的新鲜鱼食,老张还要翻几遍。“你看,有刺吧。江豚要吃了就会卡着喉咙。边抓的时候就要边把它清理掉。”
从和悦洲码头步行20分钟就到了这片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的夹江区域,也是世界上首个利用半自然条件对白暨豚和江豚等进行易地养护的场所。目前一共有10头江豚在这里生活繁衍。每天早上七点,张八斤都会准时出现在江豚喂食台,一把小鱼丢下去,很快就有几头江豚浮出水面。吃得差不多了,老张会再丢一把,江豚们便在江面上雀跃争食,原本平静凛冽的江面,一下子就翻滚热闹了起来。
保护区里有10头江豚,每头一天都要吃上体重十分之一重量的小鱼,一天就是六七十斤。为了不让江豚因为觅食野生鱼而出现被水草挂到的风险,每天上午7点半、10点,下午2点、4点,张八斤都准时来喂食,全年无休。
2005年,张八斤第一次当上江豚饲养员,16年间,他对每一头江豚的情况都了如指掌。“这头是母的,生过小江豚,那头老得没牙了,已经没有自己捕食的能力了……”以前喂江豚是靠划船,每次只能喂一两头,江豚吃食时还有与船碰撞的危险。有一次,张八斤突然得知一头江豚被绳索缠住,他立即跳入夹江,用衣服裹起被困的江豚,使它的皮肤不至于因暴露在空气中而受伤。后来保护区建了喂食台,投喂的范围更广了,江豚也更安全。
入夜的江边寒风扑面,老张照例开始江面巡逻。3.5公里的江堤走完一圈就要一个多小时,一趟下来再冷的天都能热出一身汗。然而这段在旁人看来寂寞又漫长的巡江时间,在他眼里却意义非凡。“每天都要检查一遍,防止有人摸黑进来捕鱼,看看有没有渔网和鱼钩留在江面和浅滩,不然我睡觉都不踏实。”
伴着老街上稀疏的灯光,老张带着一身鱼腥味和疲惫感,叩开了家门。喝口妻子递过来的热汤,驱走冬夜的寒气。在妻子眼中,他爱豚成痴,“江豚要是生病了,他就无精打采的;江豚要是好好的,他就高兴,回家都能多帮我做几件事情。”
铜陵大通,历史上曾是蜚声中外的千年古镇。佛教圣地九华山的头天门就坐落于此。在它身畔,是川流不息的长江水,大通水运因此鼎盛一时,甚至被称为“小上海”。老张的家就在和悦洲上,他二十多岁开始以船运为生,随着大通水运逐渐衰落,他所在的船运公司也破产了,于是就来应聘喂养员。“大概是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江豚很多,一群群的,都是十多条。我是搞运输的,看到江豚很稀奇,可爱得很。我就想到这里来。这个工作每天都需要的,一天四餐,一年365天,餐餐都要喂。
江豚长着可爱的弯弯嘴,所以被称作“微笑天使”,它食性单一、繁殖力低,其生存状况是长江生态好坏的一面镜子。以前由于人们不注重生态保护,野生江豚数量骤减,成了“水中大熊猫”。为了保护长江江豚,2000年12月安徽省铜陵淡水豚省级自然保护区获批建立,6年后国务院批准其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7年调查数据显示,整个长江流域长江江豚有1012头,58公里长的长江铜陵段江豚数量为近50头,属于密度较高的区域。
2020年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捕”,我国第一部流域专门法律《长江保护法》将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流域内各地区必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近年来,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有所好转。张八斤盼望着,除了自己喂养的这些“江豚宝宝”,还可以像几十年前那样,看到更多的江豚在长江中嬉戏。
来源:安徽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