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
盛卫川,1950年4月生;王玉娥,1949年12月生,二人皆为河南省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姬石镇小潭村村民。
在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姬石镇的沙河边上,有个小潭渡口,每天都有一二十人来往渡船,而且大多数人还不用掏钱,给大家摆渡的正是盛卫川、王玉娥两位老人。今年两位老人的年龄加起来已有141岁了。两人25年如一日从事着摆渡工作,为周边村民出行、上学、就医等提供方便,累计运送村民10万人次、1万余辆机动车安全送达河对岸,赢得了乡邻的一致好评。2013年,盛卫川荣获感动漯河十大年度人物,2014年,荣获“漯河市道德模范”,2017年,荣获河南省学雷锋标兵。
从农民到摆渡人,夫妻一起挑起重担
1992年以前,黑龙潭乡原辖区以沙河为界一分为二,河东南的辖区新设置为姬石乡后,两岸过往的人比过去少了,摆渡人先后换了几次,都因收入低不愿意干。当时,漯河只有一座老大桥,村民想要渡河办事要么走上几十里路绕到老大桥过河,要么就乘坐摆渡人的船过河,可以说,摆渡人的存在极大方便了群众,是当时群众外出不可或缺的职业。摆渡人的先后更换,摆渡谁来接管,成了一道急需破解的难题。
1995年,当时身为小潭村治保主任的盛卫川,考虑到周边群众对出行方便的迫切需求,毅然决然接过了摆渡的重任,盛卫川郑重承诺,要为村民义务摆渡。盛卫川想为群众做点事,他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了妻子王玉娥,王玉娥说:“儿女们不用我们操心,地里种的也吃不完,平日里也没大花销,咱老两口能为乡邻出行提供方便是行善积德的事,我支持你,这事我跟你一块干。”
风里来,雨里去,夏天要防汛,冬天要挨冻,摆渡却一天没有耽搁。谁家结婚办喜事,哪家的孩子需要看病,盛卫川夫妇总是有求必应。盛卫川说:“接过摆渡的担子,基本没睡过一个囫囵觉,但考虑到能够为群众出行提供方便,心里还是很幸福的。”
克服重重困难,始终坚守这份苦差事
“本村、黑龙潭南街等附近村的村民渡船,他一律不收钱,常年都这样。稍远点村的人和外地人坐船,一般每人一元,骑车的两元,忘带钱的人也让坐,挺不容易的!”提起老盛夫妇,乘船的人赞不绝口。现在,农闲时随便去打工干个活,每天也能挣个百十元,而老两口渡船的收入加起来,每月也不到1000元,这些钱还要用于船只的日常维修保养,不挣钱不说有时还要自己倒贴。平时每天有20多人需要乘船渡河,主要是附近赶集、走亲戚的村民,也有往返两岸干活的民工,只有在两岸附近村子里有集会的时候,坐船的人才多起来。
后来为了方便乘客,盛卫川和老伴又自掏腰包在河堤口小潭渡口修建了候船厅,上面挂有渡口安全告示牌,不远处还有间小房,里面容得下一张小床,是盛卫川夫妇和渡船客临时休息的地方。候船厅内还留有盛卫川的电话号码,如果夜里有急事可以拨打此号,随叫随到。
据盛卫川介绍,起初,渡河用的是木船,一次能坐四五十个人,当时船上还没有发动机,船的行驶完全依靠人力去拉或者用木桨划,由于长时间用劲,他们手上的茧子都磨掉了一层。后来盛卫川和老伴又自己拿钱买过3条运沙船,每条船大概花费七八千。直到2009年12月底,召陵区交通局配送了现在用的大铁船,摆渡的工作环境才有了改善。2010年8月,冲倒的大树将摆渡用的钢丝冲断,大铁船被冲到下游几公里外的陈村后边,夫妇俩费尽周折,绕行到河对岸将船开回,虽然累得够呛,但俩人脸上却露出了胜利的笑容。盛卫川说:“这么多年都习惯了,摆渡不仅身体好,还能为大家服务,心情也好!”
奋不顾身,多次冒险救人却婉拒报答
沙河西岸的黑龙潭村,过去是乡政府所在地,村上农历逢二、五、八有集会,河东岸的小潭村等附近村民经常渡船到对岸的黑龙潭赶集。1996年农历三月十八那天逢会,小潭村吕某去黑龙潭岳母家探望后乘船返回,喝晕的舅哥追着不让走,船走到河中央时,其舅哥竟下水游过来追赶,但由于刚喝完酒,水又凉,很快便支持不住了。盛卫川立马掉头快速向回划,及时将吕某的舅哥救了上来。
村民们说,盛卫川老人曾经多次不顾危险,从湍急的河中救人。2013年7月31日,那天天气特别热,盛卫川像往常一样来到渡口摆渡,突然听到渡口下游有孩子呼救的声音。盛卫川一回头发现两个孩子滑到了河中央,他衣服没脱就跳入水中,迅速游了过去,将一个孩子推向岸边,接着又将另一个孩子救起。“他恁大的年纪下水救人,是俺全家一辈子的大恩人啊!”被救孩子的家长说。问起盛卫川当时的感受,这位外表敦厚的汉子嘿嘿一笑,说道:“当时情况危急,什么都顾不上去想,把危险抛到了脑后,当时就一个信念,救出两个孩子。”
还有一次,他有急事回村,两个渡船人等不及自己摆渡过河,不小心脱离了钢丝绳,在水上急得不知所措。就在这时,得知情况匆忙赶回的盛卫川立即乘备用的鹰船划过去,帮他们顺利渡到对岸。“这是做人的本分,都是应该做的。”谈起这些年义务摆渡和救人危难的事情,盛卫川老人的话很朴实。现如今,渡船已安上了发动机,工作也没有过去那么辛苦了。
25年来,岁月在这对风里来、雨里去的夫妻脸上留下了印记,皮肤被晒得黝黑,但改变不了的是夫妻二人对摆渡生涯的坚守。老两口现在身体结实,精神矍铄,坚持每天为周边村民们行方便。盛卫川说:“渡口离不了人,只要我俩身体中,就会一直干下去,直到干不动了为止。”
来源:河南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