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带着74岁的母亲、有智力障碍的弟弟和刚满3岁的女儿,往村里一住就是两年多。
他,立下扶贫“愚公志”,村民不富誓不离村。
他就是河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派驻临颍县石桥乡桥南村第一书记邱建锋。
2019年12月5日中午,在村部忙了一上午的邱建锋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回离村部不足300米租住的“家”中,刚推开大门,在院子里帮奶奶择菜的小女儿就张开臂膀扑到爸爸怀里。
“抱着女儿的那一瞬间,身上的困顿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邱建锋说,母亲身体还算硬朗,能够协助他照顾好女儿和弟弟,让他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驻村工作中,“家人在这里,就是我驻村开展工作的最大精神动力!”
12月5日中午十二点,邱建锋回到在村里租住的家中,和母亲及小女儿拉家常。
舍小家为大家
桥南村2014年被定为省级贫困村,2015年由河南省侨联定点帮扶并派出驻村第一书记。全村11个村民小组、594户234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46户162人。
邱建锋的老家在兰考县,母亲和弟弟在老家生活,妻子带着两个女儿在郑州工作。2017年,邱建锋入驻桥南村,租住在村民家中。驻村后,他把母亲、弟弟和小女儿接到桥南村,把村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走马上任之初,邱建锋就一头扎进村里,逐户走访摸排,面对面了解村民尤其是贫困户的所思所想所需。通过深入走访,他发现桥南村原党支部虽然凝聚力强,但思想不够解放,干事创业有激情没方向,村委会干部说话办事没有影响力。
“找准了问题所在,我就着力从抓好党支部、建好阵地入手,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邱建锋说,他协助乡党委严把换届程序和人选标准,把在群众中威信高、致富能力强的年轻同志选进班子,党支部“双带”能力显著提高,让群众看到了新气象,也看到了驻村书记是能干事、干实事的。
在当兵出身的邱建锋看来,筑牢阵地后,扶贫工作需要“攻城拔寨”,于是,借助省侨联的优势,无论路有多远,驱车走访企业多方筹措资金,就成为他日常工作中的重要一部分。
桥南村新建的供村民休闲的文化长廊
在他不懈的努力下,村里建成了1500平方米的党建主题广场,配齐了健身器材,让群众农闲时有了活动娱乐场所;修建了300米的党建文化长廊,在已建成文化礼堂的基础上配备了音响、空调、桌椅等设施。协调河南省侨界青年联合会募集10万元建成了5米宽8米长的室外巨型电子屏,定时播放有关农业的科普知识和新闻联播。
如今,每到傍晚,桥南广场就成为歌的世界、舞的海洋,是老少爷们儿最喜欢去的地儿。邱建锋说,“从省直机关走进乡村农舍,突然感觉自己像一棵静待花开的禾苗,基层群众才是自己真正根植的土壤。”
一把青草见真情
在邱建锋每月500元租住的村民的小院里,东侧靠墙的一块地内,母亲种上了辣椒、生菜、芫荽等蔬菜。在菜地南头,立在地上的笼子里养了一只母鸡和两只小兔子,算是小女儿日常的玩伴了。
“2018年春节期间,我带着母亲、弟弟、女儿回了趟老家,大门没有锁,那只鸡从笼子里跑了出来,村里70多岁的贫困户于德法取来麦子、玉米撒在地上喂鸡,并把门锁好。”此后一年多来,无论刮风下雨,这个村里最贫困也是邱建锋牵挂最多的贫困户,每天都会薅一把嫩草,悄悄放在他家大门口,让他小女儿喂养小兔子。
一把青草,是邱建锋驻村帮扶的真心换来的贫困户对他的真情。
邱建锋对外推介村里注册的“侨联桥”牌系列农产品
在邱建锋的奔波协调下,村里建成了2000平方米的扶贫基地,引来许昌档发企业,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益14万元。2018年初,在邱建锋的推动下,村里成立了侨裕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了“侨联桥”和“侨帮桥”商标,生产的粉条、辣椒、杂粮等特色农产品出口到英国。2018年9月,浙江鑫扬衣车服饰有限公司在桥南村投资6000万元建厂,建成后用工可达800人,年缴税500万元,创外汇1500万美元。
邱建锋驻村两年多来,他汽车的里程表从刚驻村时的3.4万公里飙升到现在的12.2万公里,行驶了8.8万公里,绕地球两周还要多,桥南村集体收入也从无到有,目前年收入已突破20万元。2018年12月,桥南村顺利脱贫摘帽,贫困户减少为13户33人,贫困发生率由7.8%降至1.41%。
(记者 仵树大 通讯员 王仲芳 李晨曦 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