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载体,推行群众依需“点菜”、部门精心“做菜”、志愿者专程“送菜”的“菜单”式志愿服务模式,把文明实践活动与夯实基层党建、加强改进群众思想政治工作、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出精准扶贫脱贫、深化拓展“莱西会议”精神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着力打通宣传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走出了一条彰显莱西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路。
构建“20分钟文明实践圈”
青岛市委党校第56期中青班的“三同”活动中,来自青岛市各个领域的49名机关干部两人一组结对入住到沟东新村村民家中,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是莱西市委党校志愿服务队创新服务理念,把各类培训班从党政教室搬到了日庄镇沟东村文明实践站的一个缩影,沟东村文明实践站也由此多了一块牌子——“三同”实践教育基地。
通过整合现有基层阵地与资源,莱西市采取以城区为主体,城乡统筹推进的方式,逐步建立起纵向涵盖市镇村三级、横向辐射党政群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在市级,依托市文化中心,建立莱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筹引领推进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在镇级,依托镇驻地文化礼堂和会议中心,建立12个镇级文明实践所,立足乡镇特色,发挥沟通连接、组织管理的功能;在村级,依托社区服务中心,挂牌成立306个村级(社区)文明实践站、89个志愿服务基地,每个实践站辐射带动3—5个行政村,成为农村基层推进文明实践的主阵地。同时,在规模较大的党政群机关、各级文明单位、企业、农村行业协会组织,同步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构造覆盖城乡的“20分钟文明实践圈”,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吹响志愿服务“集结号”
国庆节前夕,在河头店镇龙泉湖社区,由小雨滴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开展的关爱困境儿童活动正在进行中,孩子们在志愿者叔叔阿姨们的指导下,绘制了一幅幅图画,为祖国庆生。依托龙泉湖社区,小雨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设立了未成年人保护站,并牵头打造了“校外课堂”“圆梦书香屋”“爱在夕阳幸福大河”等志愿服务品牌,通过“定位到村、识别到户、建档到人”的常态化精准帮扶,实现覆盖全镇、辐射周边的目标。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为确保全市志愿工作高效有序开展,莱西市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吹响了志愿服务活动的“集结号”。84支志愿服务支队,在总队指导下,为群众提供专业化的志愿服务。广泛分布的志愿者队伍充分吸纳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单位在职人员等“编内”志愿者,积极招募乡土文化人才、先进人物、返乡创业人员等各方面“编外”志愿者,让志愿服务常在群众身边,留在群众心里,发挥自身特长,成为活跃在群众当中的队伍。目前,莱西市已建立各类志愿服务队伍377支,登记在册志愿者总人数达到13万人。
立体化传播党的理论
“和谐社会靠大家,文明文化属中华。今天说说昌德松,奉献精神人人夸……”晌午头刚过,水集街道永兴街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快乐兄妹”宣讲队,在街道胡同口伴着清脆的竹板声就开讲《昌德松》了,悦耳的快板、充满激情的说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过往居民驻足观看。这支“快乐兄妹”宣讲队长年活跃在基层社区的大街小巷,每年为百姓演出自编自排自演的快板、小品等节目100余场次,以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弘扬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水集街道社区文明实践中心的“招牌节目”。
莱西市提出“重心下移、延伸半径、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工作思路,依托三级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根据自身特点完善宣讲形式,让宣讲积极适应当地“土质”和“气候”,使理论宣讲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形式,深化拓展思想传播途径,建立起“文明实践首先发声,其他媒介跟进造势”的立体传播体系,不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覆盖层面。依托活跃在基层的宣讲队伍以及由专家、学者、职业工作者等组成的志愿实践队伍,莱西市还开办了中华诗词系列讲座、健康扶贫大讲堂等公益栏目,通过讲最新理论、讲惠民政策、讲莱西文化、讲纪律法律、讲传统道德、讲实用技能等,受众与授课人员面对面交流辅导,知识面得到扩展,思想境界、道德水平、文化素养明显提升,群众参与性和活动影响力显著增强。
(记者 马丙政通讯员 冯连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