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9年爱洒村小——资阳区南山坪小学校长何放明艰苦兴校的故事
29年爱洒山村小学三尺讲台,这是一种怎样的坚守?
带头捐资,多方筹资,将一个陈旧落后的小学建成合格学校,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
11月27日,记者来到益阳市资阳区新桥河镇南山坪小学,见到了校长何放明。他身体单瘦、满头白发,脸上刻着几道深深的皱纹。“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何放明谦逊地说。
今年48岁的何放明,1990年到南山坪小学任教,2008年担任校长。在他带领下,这所丘陵区的村小已连续5年获资阳区教育教学质量优胜奖,整体教学水平名列全区同类学校前三名。何放明被评为湖南省最可爱的乡村教师,获益阳市首届教育突出贡献奖。
从漏风漏雨,到学校一派生机
走进南山坪小学,看到的是整洁的教学楼、宽敞的跑道、漂亮的操场、活泼的中华文化主题墙,一派生机。
何放明至今清晰记得,1990年他从益阳师范学校毕业到此任教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破败不堪的景象:三栋斜“插”在陡坡上的平瓦房就是教室,地面坑坑洼洼,屋顶窟窿密布,窗户上没有玻璃,猫狗随意在墙间破洞钻进钻出。
当时,何放明的心凉了半截。但学生期盼的眼神、家长信任的神情,使他感受到一种温暖。有个孩子悄悄接过他的行李,在大手小手碰触的瞬间,他的心被融化了。
“选择留下来,就要把学校办好,把孩子教好。”何放明说,改变学校面貌,得从自己做起,用双手苦干。
利用课余时间,何放明修补屋顶窟窿,安装教室窗户,让孩子下雨天不再在“水帘洞”读书。他将麻绳一头系在树上、一头自己拽着,方便雨雪天里学生上下学时,扶着麻绳通过学校西侧入口窄而陡的泥泞山路。他从家里带来扁担簸箕,挑来山上泥土,填平倾斜的操场。他和妻子一道,在校园里种下树木和花草。
老教师唐如敬记得,2009年农历腊月的一天,学校水井电机出了故障,镇上的师傅嫌路远,不肯来修。何放明冒着严寒,用麻绳系腰下到井底,将坏了的电机绑好,与井上老师合力将它吊上来,自己送到镇上去修。
学校太落后了,何放明总想着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温馨的家。2003年,他带头捐资,并发动全校老师捐资,还跑遍附近4个村动员村干部和村民资助,加上区教育局拨付的资金,最终筹资30万元,建起了新的教学楼。2014年,他争取区教育部门支持和3个村资助,将学校进一步改造,通过了合格学校验收。他还带领老师,用施工剩下的砖瓦在学校西侧入口处铺就了一条宽敞的道路。
从招不到生,到城里娃慕名而来
因为乡下学生大量流向城里,到2004年时,南山坪小学在校学生锐减至90人左右。教师年龄老化,不安心乡村教学。2008年,何放明担任校长,决心将提高办学质量作为重振南山坪小学的突破口。
教学上,何放明有一套。第一年参加工作,他主动接手一个课堂纪律差、统考全镇倒数第一的班。他按照成绩将学生分成三组,每天用钢板刻印三份不同的作业题。对成绩好的学生,他总问:“还能想出不同的解题方法吗?”对中等生,他常耐心询问:“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对落后生,他利用休息时间帮助他们补齐知识短板。一年后,这个班考了全镇第一名。
担任校长后,何放明将“分组教学”模式在全校推广。几年后,该校毕业生平均分在全区名列前茅。
多年来,何放明和学校教师坚持家访,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困难,资助家庭贫困学生。每年“六一”,他组织学生上台表演节目。“要让每个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一个都不能落下。”何放明说。
南山坪小学名声响了,回流的学生越来越多,目前在校学生199人,一些城里的孩子也慕名而来。小学六年级学生胡俊杰,去年从城区小学转来时,数学、语文考试都只有30多分,今年11月镇中心学校抽考时,他这两门课的成绩均在70分以上。
近年来,南山坪小学共有35名学生在国家、省、市级科技创新和美术比赛中获奖。
从自己坚守,到带众人耕耘
在学校采访时,记者发现教导主任罗程是一个90后。再打听,学校里90后老师占了一半。
“我是2016年从城里学校来到南山坪的,最初心理落差还是蛮大的。”罗程说,是何校长感动了她,坚定了她留在山村教书的决心。
年轻教师成长快,离不开传帮带。为提升老师徐京的专业能力,何放明不但推荐她参加外校举办的教研活动,还一遍遍指导她上示范课。从教学内容取舍、教具选择到教法融合,他一一指点。最终,徐京的第一堂示范课获得满堂彩。工作才两年的徐京,在全区教学比武中获得二等奖,教学论文获得省级二等奖。这些年,南山坪小学青年教师有18人次在区级以上教学比武和论文比赛中获奖。
“坚守农村教育,我最感谢妻子。没有她做后盾,真的很难挺过来。”何放明说,妻子何翠华1999年跟随他来到南山坪小学当代课老师,现为临聘教师,担任六年级班主任。
“他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我跟着他虽然苦一点,但很踏实,很开心!”说这话时,何翠华笑得很灿烂。
(湖南日报见习记者 杨玉菡 通讯员 王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