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在日记中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把关爱他人当作最大幸福,把无私奉献当作毕生追求,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
在那个新中国成立不久、人们生活普遍十分困难的年代,部队一个战士的津贴只有6元钱,但在抚顺望花区和平人民公社成立时,雷锋取出自己在工厂和部队的多年积蓄,捐出100元钱;当辽阳地区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时,他又将省吃俭用积存的100元寄给了灾区;外地探亲的大嫂迷了路,他冒着大雨送到家;大年初一,当人们都在欢度春节时,他请假主动到车站帮忙;他在连队是“业余修理员”,在医院是“劳动休养员”,在出差途中是“义务勤务员”,在部队驻地是附近小学的“校外辅导员”……雷锋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看成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用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平凡的小事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用矢志不渝的坚守筑起了一座光芒四射的道德高地,至今依然温暖着我们的社会,感动着我们的时代。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就是共产党人永远不变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今天,我们弘扬雷锋精神,就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正确认识公私关系、人己关系,无私奉献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把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落到实处。
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最终目标是“解放全人类”。这样的理想、使命,要求我们必须紧紧地和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必须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勇于牺牲自己的一切,发扬大公无私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战争年代的革命先烈,如李大钊、方志敏、刘胡兰、董存瑞等,都是以自己的生命践行人民利益至上的光辉榜样;和平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队伍中也出现了雷锋、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郭明义等先进典型。他们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向世界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什么叫作大公无私,什么叫“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死得其所”,什么叫“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
当年,面对别人的不解甚至讥讽,雷锋说:“有些人说我是‘傻子’,是不对的。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如果说这是‘傻子’,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建设也需要这样的‘傻子’。”这种“只长着一个心眼,一心向着党、向着人民”的“傻子”,是国家的中坚、民族的脊梁。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价值观如何多元,这种“傻子精神”都应该是不可动摇的主流价值观,都永远是指引历史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
2019年3月在出访意大利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回答该国众议长的问话时说,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这个回答,是习近平总书记“赤子之心”的生动写照,也代表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人格操守以及行为取向等层面应具备的道德自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漫漫征途上,党员干部只要像雷锋那样,一方面对人民群众无比热爱,始终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一方面始终保持“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的斗争勇气,就一定能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成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好党员、好干部。
(新时代雷锋精神研究课题组 执笔人:胡承山,白山出版社原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