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是我接的兵,我愿一生学雷锋
——耄耋老兵陈国辅与雷锋的故事
陈国辅给小学生宣讲雷锋精神
50多年过去,“雷锋”早已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但在一些年轻人看来,这个名字背后的那个身影,似乎有些遥远。许多人或许意识不到,1940年出生、22岁就牺牲的雷锋,如果活到今天,也不过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
然而,对有些人来说,雷锋,曾是他们最亲密的战友,他鲜活的生命在他们的人生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伴着深切的怀念,他们主动接过“为人民服务”的接力棒,继承发扬着雷锋精神。
今年91岁的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老兵陈国辅,身上就有着雷锋的影子。50多年前,他对比自己小十来岁的雷锋说:“雷锋同志,虽然你是我接的兵,但是你的精神我必须要学习!”自此以后,他用后半生的行动,践行着这句诺言。
“我很想念他。”
在雷锋牺牲后的半个多世纪里,陈国辅将他和雷锋的故事在各种场合讲述过无数遍。可是,在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的家中,91岁的老人在记者面前重提往事,依然红了眼眶。
他想起1960年1月和雷锋初见时的情景。那时,时任原沈阳军区工程兵部队政治协理员的陈国辅,到鞍山钢铁厂接兵。
“征兵体检时,我发现一个小伙子在那猛吃饼干,饼干吃完了又跑到自来水管旁喝冷水,量身高时还踮着脚尖。”体检结束,陈国辅把雷锋叫到一旁,详细询问他的情况后了解到,雷锋的家人都在旧社会去世,他想参军入伍保卫祖国。陈国辅被雷锋的真诚和思想觉悟打动,在他的建议下,雷锋如愿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
陈国辅在后来的两年时间里,还多次和雷锋打过交道。有一段时间,雷锋经常到工程兵机关跑运输,爱护汽车、能吃苦的雷锋给陈国辅留下很深的印象,“只要车一停下来,他就要下车检查车况”。检查完汽车,雷锋也不休息,还主动跟着大家一起装卸货物。
陈国辅曾和雷锋一同被评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到军区总部接受表彰。陈国辅记得,当时他们都住在军区招待所,每天天一亮雷锋就不见了人影,原来他是跑到厨房帮忙去了,一大早就累得满头大汗。“雷锋是真的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没得一点儿休息。”深受感动的陈国辅曾向雷锋当面表示,要向他学习。
1962年,陈国辅得知了雷锋牺牲的消息。“是我把他接到部队的,后来又看着他一步步成长起来……”在陈国辅心中,他和雷锋是“一根藤上的两根苦瓜”——陈国辅年幼时,父亲在国民党抓壮丁时被打死,放牛娃出身的他饱尝过旧社会的苦难,直到后来参军入伍,他才和雷锋一样迎来“苦瓜”变成“甜瓜”的日子。“雷锋,你安心走吧。你没有完成的事业,我会继续做下去。”雷锋牺牲后,陈国辅郑重地立下了誓言。
1975年,从军25年的陈国辅面临转业。考虑到他的优异表现,部队为他提供了3个沈阳市的优渥岗位供他选择。可他没有动心,而是回到家乡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想为家乡的建设发展贡献力量。担任兴文县党史研究室主任后,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的陈国辅怀着对党的热爱、对革命先烈的敬重,以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敬业精神,跑遍了7个省市的124个乡镇,收集、整理、编纂了上百万字的兴文县地方党史资料,获得了“兴文活党史”的美誉。在他的参与和督促下,兴文县建起了全国唯一一座以红军在川滇黔边区斗争活动为主题的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纪念馆,还先后修建了红军烈士陵园、长征纪念碑等多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大力挖掘、宣扬兴文县红色资源的繁忙工作,并没有让陈国辅忘记自己的誓言。在兴文县古宋镇土红坳村,记者在一家“爱心副食店”里,见到了店主残疾人江攀。他告诉记者,店名中的“爱心”两个字,就是为了对陈国辅和许多像他一样有爱心的人表示感谢。
3岁时的一场意外,造成江攀下肢瘫痪、右手萎缩。陈国辅了解到江攀的不幸后,一直在生活和学习上关心他,帮他协调入学事宜,给予他物质上的资助。2014年,江攀想开一家副食店,陈国辅又主动为他筹集资金,发动乡邻帮他改造房屋。比起经济上的帮助,江攀更感激陈爷爷对他精神上的鼓励,每次来看望他,陈爷爷都会给他讲一些身残志坚的名人励志故事,“是陈爷爷让我变得坚强乐观,去勇敢面对生活。”
半个多世纪以来,陈国辅用自己一个又一个实在的脚印走出了一条坚定的学雷锋之路。到兴文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后,陈国辅先后挽救了40多名失足青年,帮他们重新做人。他还省吃俭用,用节约下来的退休金先后资助了近百名学生,并动员当地企业自愿捐资助学,扶助546名家境贫寒的大学新生顺利跨进校门……
退休后,陈国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宣扬爱国主义和雷锋精神上来,经常到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给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宣讲,听众达十几万人次,被誉为“退休不褪色,越老越先进”的当代“活雷锋”,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等荣誉。
“学雷锋,就要活到老、学到老,一要对党忠诚,二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句再简朴不过的话语,就是陈国辅对自己人生做出的总结。
(■刘尊杰 解放军报记者 杨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