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0年风雨兼程,70年沧桑巨变,回首新中国的非凡历程,无数奋斗者兢兢业业,立足平凡岗位,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贡献着自己的力量。9月25日,全国“最美奋斗者”名单出炉,湖南16个名字闪耀其中,他们是时代风云的见证者,祖国发展的开创者、建设者,也是湖南人民的骄傲、潇湘大地的荣光。红网特别推出“最美奋斗者”系列报道,展现不同岁月里,三湘儿女埋头苦干、锐意进取的追梦身影。
(记者 郑涛 实习生 胡艳 长沙报道)
“管路气密性检查一定要细心”“数据判读不能有丝毫马虎……”年味刚刚散去,火箭军某导弹旅高级工程师谭清泉又开始忙碌起来,巡查座座导弹阵地。
岁月蹉跎,鬓染秋霜。今年63岁的谭清泉,有43年与导弹为伴。祖国的大江南北,留下了他一行行坚实的足迹。
矢志不渝跟党走,用热血谱写新征程
谭清泉从小就对人民军队充满热爱和向往,立志长大后戍边卫国。1976年,他放弃当乡干部和到工农兵大学深造的机会,毅然选择从军报国。
入伍后,他一直听党话、跟党走,自觉把个人理想抱负融入部队建设,用热血谱写忠诚,用汗水兑现誓言。由于工作表现突出,入伍第二年便当上副排长,之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原第二炮兵技术学院。
1993年,谭清泉作为优秀发射营长,跨基地调入某新组建导弹旅任装备部部长。为了让杀手锏武器尽快形成战斗力,他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在完成阵地测试、装备配套等大项任务的基础上,带头学专业,亲自作辅导,先后组织举办各种专业培训班28期,培训人员1500余人次,48人成为技术尖子,组建不到4年便圆满完成实弹发射任务。任旅总工程师期间,他一年四季大部分时间都在阵地一线和武器装备打交道,用他自己的话说,“一天不见导弹就睡不踏实、一日不进洞库就吃饭不香。”
秉承勇于担当的无畏精神,关键时刻冲得上
谭清泉把练就过硬专业技术看家本领当作职责本分,他精通某型导弹5大专业,2次被评为导弹专家,先后提出10多项技术改进方案,破解200多个技术难题,研发模拟训练装备80多(台)件,有4项科研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作为导弹专家,在导弹发射前,他总是逐个插头、逐个保险进行仔细检查,经他把关的实弹发射任务,没有发生过一次差错疏漏,被誉为导弹发射场上的“装备神医”“定海神针”。
从连长、营长到旅装备部长、副旅长、总工程师……一路走来,哪里任务最艰巨,谭清泉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操作最危险,他就跟进到哪里。“每次面临生死考验,他都最先冲上,最后撤离。”
2007年执行某型号导弹发射任务期间,靶场突然刮起7级大风,出于安全考虑,训练发射基地的同志建议推迟装填。时任旅长从技术角度征求谭清泉意见:“能不能干?”谭清泉说:“能!如果这是在打仗,战场天气容不得我们去选择!”谭清泉临机调整装填方案,凭借过硬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带领官兵圆满完成装填对接任务,导弹按时顺利发射,并且创下了该型号导弹恶劣气象条件下装填对接纪录。
坚守初心和使命,延迟3年退休发挥余热
“叫您别来了,您怎么还是要来呢!”
“只要我还能动弹,就和大家一起干下去……”大山深处,火箭军某导弹旅特装科科长刘得志通完电话,继续组织官兵查验返厂维修归建的某特种装备。
忙碌中,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官兵眼帘——谭清泉正向他们走来。
官兵都知道,谭清泉身体状况不好。2011年,他在肺癌手术中切除了最大的一叶肺,术后仅4个月就重回导弹阵地。如今虽然恢复较好,但仍需坚持服药打针,加上年纪大了,走路稍快他就气喘吁吁。为此,旅里每逢重大任务,都不忍心叫他。然而,只要谭清泉得知有任务,一定会准时到场。
“这批装备手动阀门气密性检测不合格,建议立即组织返厂!”现场仔细查看每一件装备后,谭清泉神情严肃起来。
经反复检验,正如谭清泉判断一样,个别部件存在瑕疵。刘得志连声感叹:“您真是火眼金睛啊!”
2016年, 60岁的谭清泉达到最高服役年限,本应回家好好养病、陪伴妻儿的他,主动请缨,延迟退休,再为导弹事业奋战三年,继续为部队建设发挥余热。在火箭军作战指挥演练中,以62岁高龄第7次担任技术总把关,再次圆满完成实弹发射任务,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坚守与初心。
“生命的精彩不在于地位高低、时间长短,而在于把每一天过得有价值有意义。”谭清泉说话轻声细语却沉稳有力。
心中有信仰,脚下才有力量。新时代呼唤更多像谭清泉一样的钢铁战士,在强军兴军征程中当一名默默的奉献者、执着的坚守者、勇敢的追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