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高峰,常德鼎城区十美堂镇上河口村第一支部书记,55岁,鼎城区卫校校长、区政协委员、区侨联秘书长、十美堂镇上河口村第一支部书记、扶贫工作队长。2018年常德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立二等功。
该同志先后在教育、旅游、市场、乡镇等部门工作,不论角色怎样变换,他始终铭记一点:不忘初心,无愧己心。在上河口,他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左膝半月板因公负伤达3度损伤,仍坚持拄杖而行,人称“拐杖书记”。他公不顾私,家里房屋拆迁,租房搬家,他都不闻不管,回家竟不知归家路;也曾挑断扁担建苗圃,只为富民梦想,倔强人生令人敬仰。
扶贫是个苦差事,他却主动往里钻
上河口村地处西洞庭湖平原,澧水尾闾,地势低洼,是十美堂镇的锅底,下雨时节,万水归宗,极易受淹。由于历史地理等各种因素制约,上河口村经济社会发展缓慢,一度是全省闻名的上访村、软弱涣散村、经济发展滞后村(省级贫困村)。
2017年6月底,受组织安排,姚高峰担任软弱涣散村第一支部书记,专司基层党组织治理工作。尽管该村同时有专门的扶贫工作队,但他仍主动承担了脱贫攻坚工作。
2017年底,任期结束,他主动请求留下来,担任扶贫工作队第一支部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长。他曾承诺,一定要让这个地方的状况有所改变,而他认为这个承诺还没有完全兑现:干群思想观念滞后,基础设施落后,集体经济薄弱,特别是产业发展粗放,种的是懒汉稻,养的是温室饲料甲鱼,极易返贫。
为民倾尽心与力,回家不知归家路
姚高峰身患多种疾病,常年服药;家庭条件不宽裕,工作35年,拆迁购房还需按揭;单位自身经济困难,资源有限。在上河口村两年时间里,他克服自身困难,以5+2、白加黑、愚公移山的精神,牢牢抓住基层党建这个牛鼻子,紧紧围绕产业扶贫这个核心,突出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两个重点,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总计“化缘”、引进各类资金200多万元(政府项目资金除外),用于上河口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民生改善。尽管他家庭条件十分艰难,但他自掏腰包的药费和助困助学费用达3万多元。
2018年1月,他搭乘摩托下村走访受工伤,左腿半月板3度损伤,肿胀严重,左腿冰凉,左脚发黑,医生说必须做手术。但因工作实在脱不开身,他决定采取保守治疗,仍然坚持正常工作1年半。
他拄着拐杖,走近沟港,关注让人闻之色变的钉螺,科普血吸虫防治常识;他拄着拐杖,走进农家,梳理群众心结,帮助解决危房改造和用水等实际困难;他拄着拐杖,走在田间,指导农业生产,推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他给苦于酷热的老人买来电扇,给烤不起电炉的五保户垫付电费,给行动困难的老人送去拐杖,给为疾病所苦的乡亲送去治病良方,自掏腰包给留守儿童送去精神食粮……
他用一套“辩证法”惊醒了一个团队,让一个软弱涣散的村支两委焕发出活力和战斗力;他用一套村规民约治理整酒风,让这里的民风一天天净化;他用一腔热血引回了一群青年返乡创业,受他感召,上河口村2年内有6名青年返乡创业,新建5个合作社,建成稻(荷)鳖、稻蛙、稻虾、生态鳝鱼、荸荠等五个基地,基地面积560多亩;他用一篇民情日记“俘获”了大量的“铁粉”,为上河口赢得了各种社会资源,上市公司大湖股份主动对接,成为上河口产业扶贫对口单位,公司董事局主席罗祖亮明确表示:他们来上河口进行产业扶贫,就是为姚高峰的情怀所感染。
因为工作实在太忙,在很多时候,对家里的事不闻不问,不管不顾,甚至是过家门而不入。去年11月到12月,他所在的小区拆迁到了最后关头,他都无暇去管,租房、搬家,所有的事情都由老婆一人操持。三个星期后,他回家,却全然不知回家的路。
“辩证法”里有乾坤,“屋里屋外”显真情
姚高峰有一篇扶贫手记(民情日记)《村级工作的10个辩证法》,在这篇手记里,他阐述了做好村级工作的10个辩证法:课内与课外、屋里与屋外、抬头与低头、埋头与出头、求人与求己、育人与律己、小家与大家、权力与权利、自主与民主、负累与清零,有人曾经用两个字总结:这里所有的辩证法问题,都是作风问题。
亲民,务实,是姚高峰一贯的作风。他特别强调进家门,摸实情。入户走访时,发现自己新结对的贫困户居然还没通自来水,便要求举一反三,全面排查,让4户贫困户喝上了自来水;春节前,他走进五保户赵金华的家中,发现连年肉都没有,便安排村里进行全面走访,让所有五保户过一个祥和的春节;贫困户林子琴希望进行危房改造,有人说:她的房子外面看起来很好啊,他拄着拐杖走进去,发现几堵墙都裂缝了,真危险哩;他去林子琴常德租住的房子看现场,窄窄的楼梯,拄拐上下,很不方便,险些摔倒……
挑断扁担建苗圃,只为心中富民梦
2010年5月-2013年7月,姚高峰曾在花岩溪工作3年多时间。花岩溪因为山水环境好,白鹭翔集,在上个世纪90年代盛极一时,被誉为“中国白鹭之乡,江南休闲胜地”。后因林农利益缺乏保障,环境遭到破坏,山林没了,水体坏了,白鹭走了,旅游衰微了。当他调到花岩溪后,他认为花岩溪还得走旅游富民的路,但必须重点围绕“花”做文章。让花岩溪的每一条路,都开满鲜花,让花岩溪的每一座山,都长满珍稀植物,以此吸引更多的人到花岩溪旅游,让留守儿童的爸爸妈妈,回到花岩溪,和自己的家人、孩子在一起……
有了想法,他便立即行动,自己掏钱建起了苗圃,当起了农民。他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先后建了两个,都不成功。为了便于管理,他四处寻找合适的地方,最后将目光放在了粮食宾馆前的一块空地上,那里长满了茂盛的杂草,他想这应该是一个理想的选择,但哪知道,当自己刨开那片荒地的时候,才发现土壤厚度不足半尺,下面是厚厚的水泥板。他挖断了两根锄头把,干了一天,挖出的地还不足一米见方,他请来民工,费尽千辛万苦,开垦出了近两亩地。育苗需要黄土,他就自己一担担地挑,先后挑断了2根扁担。
2013年7月,姚高峰借调区旅游局,但因为苗木太小,还不能移栽,他在近一年时间里,不论严寒酷暑,风雨交加,每个周末他都是在花岩溪的苗圃度过的。有一天,他在接近五十度的大棚里除草,中暑了,如果不是一个老百姓把他救出来,他的命就没了。因为太累,他的健康大受影响,牙齿掉了,吃饭都困难。
在花岩溪,他总共自掏腰包3万多块钱,育出了2万多株苗木,全部免费送给老百姓。在这里育的苗,他没有带一株回家。他弟弟需要红豆杉,为了避嫌,他从逆江坪莫景琳那里,买回树苗给他。他知道,如果带回家,这将影响干部队伍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
一枚馒头显初心,倔强人生令人敬
姚高峰凡事较真,不论做什么事,总想做到最好。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他身患神经性皮炎、结肠炎、支气管炎、关节炎等多种疾病,长期服药,家境维艰,但他始终坚守底线,清廉自律。在桥南市场担任审计监察部长期间,在收费监察过程中,不少经营户请他吃饭,连衣服都扯烂了,但他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吃请。他的较真劲,赢得了工作人员和经营户的尊重、理解和支持,管理费收入大幅提高,年度评先常常是200多名干部职工的最高票。“12·21”火灾之后,他曾经同时承担办公室主任、政工部长、和谐协会秘书长等职务,工作压力实在太大,常常早晨五点多起床赶往市场,晚上十点多甚至更迟才回家,而家庭条件又不太好,爱人下岗,他的身体状况很糟糕,药费负担沉重,为了节省生活费,他每天早晨在六医院买上两块钱的馒头,早晨两个,中午两个,最后吃得连眼睛都看不见了。